在湖州市长兴县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巡护员老陈指着远处苇丛中掠过的白影感慨:“半年前还担心小天鹅的栖息地萎缩,现在连消失多年的水蕨都重现了。”这片695.31公顷的湿地生态宝库,因华夏银行8000万元绿色信贷的精准灌溉,正经历一场蜕变。
湿地之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难题
仙山湖湿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栖息着212种植物、206种野生动物和2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库塘湿地生态系统出现退化,湿地植被修复、濒危物种栖息地扩建等需求日益迫切。
2025年初,景区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景区生态修复提升项目”,但生态效益转化慢、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项目融资需求与传统融资模式难以匹配。
作为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在湖州区域的二级分行,华夏银行湖州分行主动对接,该行在摸排企业需求后,仅用三天完成湿地生态价值评估,一周内定制综合服务方案,并开启绿色审批通道。通过专家团队实地测算生态修复效益,量身设计授信模型,最终分两期完成8000万元贷款投放。
“从申报到资金到位仅两周,比常规流程提速60%。”景区工作人员对“华夏速度”印象深刻。
协同共生:生态效益转化为发展动能
“这笔关键资金如同及时雨。我们主要用于生态湿地养护、植被修复与更新,以及栖息地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措施。”仙山湖旅游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
目前,生态修复与景区运营正同步推进,成效已初步显现:景区已启动观鸟楼、游船码头、环湖步道等重点设施修缮改造。针对园区内使用十余年的老化设施,将分阶段进行生态化更新改造,提升景区吸引力、竞争力及游客体验感;在生态保护方面,景区注重生物多样性维护,已编制专项评估方案并提交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审批,通过科学规划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包括水系保护、原生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优化等内容,实现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的互利共赢。
"现在游客更愿意为生态体验买单。"仙山湖景区负责人表示,通过项目改造实施,不仅强化了湿地生态功能,也进一步优化了游客体验,今年上半年景区经济收入和游客量实现双增长。
“仙山湖项目的成功实践,正是我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深耕绿色金融版图的一个生动缩影。”华夏银行杭州分行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行10亿元生态金融资金遍布湖州大地,先后支持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扬子鳄栖息地保护、下渚湖湿地综合治理、传统桑基鱼塘生态开发等多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暮色中的仙山湖,白鹭归巢,游客流连。这片湿地的蜕变,不仅见证了华夏银行的绿色担当,更展现了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无限可能。(文/朱莎莎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