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构建实战化综治中枢 筑牢社会稳定基石

时间:2025-08-07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近日,云南省大理州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暨法治建设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学习当前全州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成就和亮点,加快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大理实践。

今年以来,大理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州党委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部署要求,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聚焦“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的“五个规范化”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目前,全州县级综治中心实现了“有场所、有牌子、有机制、有力量、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做到了开门接待群众、依法调解矛盾纠纷及处置风险隐患信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场所建设为基,完善体系促规范

在综治中心建设过程中,各县市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科学规划布局,精心打造标准化、实战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因地制宜采取改造升级、融合共建、选址改建等方式完成场所设置。截至目前,全州12县(市)、112个乡镇(街道)、1159个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基本实现规范化建设。

各综治中心内部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均设有群众接待大厅、调解室、指挥调度室等功能区,并根据区域工作实际,聘请金牌调解员、乡贤党员等设置特色调解室。其中,南涧县聚焦近年全县婚姻家庭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在综治中心设立“一站式婚姻家庭纠纷服务中心”,将法院婚姻家庭类案件、民政离婚登记和妇联妇女儿童家庭矛盾整合到综治中心进行调处,以小切口促进大治理,集中力量化解纠纷,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针对全村旅游民宿发展现状,在村综治中心成立了剑川县客栈行业协会沙溪工作站,促进客栈民宿行业规范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

以部门联动为要,健全机制抓落实

乘众人之智,用众人之力。大理州采取“常驻+随驻+职能入驻”模式整合部门资源和人员力量,细化明确入驻单位职能职责和工作流程,形成协同联动合力,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及工作事项规范有序开展,实现“多力量合一”。目前,政法各单位、信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矛盾风险较多领域的人社、教体、卫健等8个部门派员常驻,民政、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及群团组织轮驻,律师、行业调解、仲裁等机构职能入驻,“随叫随到”机制基本建立。

全州综治中心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健全,实战效能逐步提升。州委政法委研究制定《大理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大理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工作制度(试行)》《大理州县(市)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指引(试行)》《大理州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工作手册》等文件,形成具体、细化、可操作的工作规范,并建立信息层报、工作调度等运行机制。

各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不断创新机制,激发综合治理的强大活力。祥云县沙龙镇以发现矛盾问题、风险隐患为“共防”基础,以高效统筹分流调度为“合力”路径,以多元化解、稳妥处置为“清零”导向,创新实施“镇党委全面领导+镇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3个站所主抓+县级行管部门和律师、全镇人民调解员等‘N’种力量协同配合”的“1+3+N”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工作机制,对各类风险隐患实行“日排查、周分析、月研判”。

漾濞县漾江镇构建受理登记、吹哨报到、风险研判、交办督办等工作机制,破解职能交叉、相互推诿、人员分散、单打独斗、各自为阵、多头治理等困境,对涉及多个部门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充分运用漾濞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0+N”工作机制,由综治中心牵头“吹哨”,涉及的相关行业或部门报到,努力实现对口对接,确保矛盾纠纷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让办理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以督办落实为纲,精细网格强治理

全州综治中心建立“清单式管理、台账式销号”机制,制定综治中心《工作任务交办单》《督办提示单》并将相关功能集成至“大理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系统”,群众可直接向综治中心反映各类诉求,中心对诉求统一登记受理后,根据诉求类型及职责分工分类转办至相关部门办理。同时,综治中心全程跟踪掌握进入流转流程的各项工作事项推进情况,强化督促落实,并做好后续回访工作,实现全流程闭环跟进和督办问效,让矛盾纠纷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为织密“精细化”网格治理体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州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进一步创新实践、做实用好网格。大理市太和街道三和社区建立“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划分微网格88个,建立四级网格体系,通过“网格排查+居民参与+警情反馈”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方式,网格员定期走访排查,开通线上线下反馈渠道收集居民诉求。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综治中心推进“党建网格+综治网格”双网整合,搭建“村党总支部—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一格一员”“一网格一支部”,并制定对网格员和“中心户长”的考核办法,通过评选“优秀网格员”和“优秀中心户长”等进行表彰奖励。

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通过走访巡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参与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在精准防控中的“前沿哨兵”作用,实现矛盾纠纷由“事后处置”向“源头防控”转型,让“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场所”变“放心人、放心事、放心场所”。

大理州还出台《大理州综治维稳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案定补”“以奖代补”工作实施方案》,以矛盾纠纷调处数和实际工作成效作为基层综治工作者和网格员补助依据,鼓励网格员、调解员等非公职综治人员及信息线索提供人员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专门力量积极参与风险隐患排查上报及矛盾纠纷化解,采取“以案定补”“以奖代补”方式,以考核压责任、推工作,实现以绩定酬,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动力。

以信息支撑为擎,科技赋能提质效

大理州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信息化建设,以科技赋能综治工作,为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加强监控网络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综治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出台了《大理州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安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智慧系统的互联互通助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目前,大理州自主研发的“大理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系统”已与省级建设的“云综治”“云智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系统功能持续优化完善,基层网格员运用“社会治理通手机App”实时上报、处置网格事件逐步成为工作常态。2025年以来,通过“智慧系统”及“社会治理通手机App”上报的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信息9000余件。

同时,各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依托信息化平台创新治理方式。其中,大理市凤仪镇综治中心全面整合部门信息资源,打破数据壁垒,以数据赋能精准管控,对风险隐患实行信息化管理,采用“1+14+N”的树形管理方式,建立起“镇村组”三级树形动态管理台账,通过动态管理树形台账,把综治中心建成矛盾风险隐患预警中心,一旦发生矛盾纠纷,由镇综治中心统一调度,第一时间将“大脑”发送的工作指令精准下达到每一根神经末梢。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通过不懈努力,全州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放眼未来,大理州将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基本实现规范化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坚持把机制建设和高效运行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推动综治中心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跃升,在更高水准上打造矛盾纠纷“终结地”、社会治理“晴雨表”、服务群众“连心桥”,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大理州委政法委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