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云南省科技厅支持的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乡村振兴科技专项“晋宁区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团”项目完成各项任务,顺利通过会议验收。
特派团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市晋宁区农业特色产业服务中心等单位组成,围绕晋宁区花卉产业绿色高效生产的共性关键技术需求,聚焦切花月季、康乃馨等主要品种,通过建立研发平台、示范基地、技术推广平台等多种方式,为种植户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指导当地企业、合作社开展花卉科技创新,建立鲜花产品采后生产线、制定技术规程与技术体系,有效提升当地花卉产量和品质。
(特派团在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通过特派团的宣传推广,“科研+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正在助推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按照“统一温室建设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采后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等“六统一”的种植发展联动模式,从技术、物资、采后、销售等方面为传统的花卉土壤栽培种植户提供了系列支撑。
晋宁区昆阳街道种植户杨家宝在特派团指导下,把6亩传统花田投资改造为无土栽培温室,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合作社提供采后保鲜、加工包装、冷链运输和统一销售等后端服务。与传统土栽模式相比,高标准设施栽培的切花月季亩产由3-5万枝提高至10-15万枝,优质花比例由30%提高至70%,亩均产值由3-5万元提高至10-20万元,并实现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目前,采用这一模式的切花月季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在特派团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晋宁区宝峰街道的蒋俊文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建成55亩科技服务示范基地。通过应用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基地切花月季年出花从土栽的4-5茬增至7茬,单枝售价提高1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年,月季产品还成功申报了“花开曦淇”商标。同时,特派团科技成果成功应用到杭州亚运会,颁奖花束的主花之一正是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自主培育的月季新品种“赤子之心”。
(特派团在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自组建以来,特派团服务覆盖晋宁区8个乡镇、23个村,带动农户605户,服务经营主体19家。转化科技成果6项,累计引进推广花卉新品种15个,获授权专利3项、获新品种授权3个,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3项,指导申请商标4个,新建生产线3条,建立生产示范基地13个,推广水肥循环技术使能耗降低30%。5600亩示范田成效显著,带动新增产值6700万元,新增就业710人。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6期共3000人次。从推广无土栽培到打造自主品牌,特派团以全方位科技服务驱动晋宁花卉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1年,云南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特派团选派工作。截至目前,云南已建成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队、科技特派团、企业科技特派员、国际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共同服务的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累计支持27个国家科技特派团、107个省级科技特派团、60个省级科技特派队、3.17万余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2.14万余名“三区”科技人才,协同服务乡村、边疆、企业和周边国家。科技特派员队伍体系,成为云岭大地上支撑乡村振兴、服务基层一线的科技人才服务“金字招牌”。(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