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东川区城郊的山坡上,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里400余亩露天葡萄或花香满园,或硕果累累,常年诉说着美丽动人的小村故事;穿越村庄,民风淳朴,民宿温馨,书吧室、咖啡屋、小吃店一应齐全;牯牛山云海、大集烟火、湿地风光一览无余,成为旅居者休闲养生的好地方,这就是铜都街道达贝社区大营盘自然村。
大营盘村被称为“东川吐鲁番”,村在葡萄园中,人在葡萄架下,100余户村民几乎家家种葡萄,春天,葡萄嫩叶夹着一串串小小花蕾,与地里成行的豆荚相映成趣,可以打开栅门,步入园中,打卡拍照,亲密接触。夏天,果实成熟,远近游客闻香而至,小村成为“山野大观园”,村民接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53岁的村民雷廷央家里的6口人,种植10多亩葡萄,他说:“现在村里葡萄品种有蜜莉、巨峰等10多个品种,葡萄架下春天套种豆子,秋天套种番茄、黄瓜,一亩年收入8000多元,家里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他们每逢寒暑假也来地里帮忙,一家都围着葡萄转。”
大营盘平均海拔约13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旅居者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每当夜幕降临,是大营盘最热闹的时候,村民和旅居者或结伴散步,或坐在葡萄架下拉家常,或携手载歌载舞……大营盘成为不夜村。
大营盘的葡萄文化广场上,图文并茂梳理出葡萄种植历史脉络,让旅居者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了解这里从种植红薯、玉米,到蝶变为鱼米之乡,再发展为葡萄村的历史。李开彬是村里葡萄种植园艺师,今年已经75岁,在他的庭院里,还保留着32年前全村种植下的第一棵葡萄树,第一块3分多试验种植园,以及锄头、铁锹等传统农具,小院成为村内主要“打卡地”。李开彬说:“过去村里常年干旱少雨,70年代团结渠通水开始种植水稻,年年丰产;1982年开始推广葡萄种植,村民们不太乐意,党委领导就带头一锄一锄挖塘,发动群众积极种植。当时每家只种4分地,现在全村都种上了葡萄。”
葡萄产业引来了大量游客,为了把游客留下来,大营盘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旅居者体验感。如今,环村公路进村入户,入园石道曲径通幽,传统民居白墙黛瓦,房前路旁花木成荫,葡萄景观别具一格,观光长廊俯仰皆景,“老兵书屋”室雅书香,卫生厕所干净整洁,世居村民朴实热情,无一不让旅居者宾至如归。为给旅居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大营盘村打造了相见小院精品景观民宿,一打开窗帘,天上的星空、远处的群山、满城灯火映入眼帘,令人赏心悦目。上海来这里的旅居者张先生说:“大营盘风景优美,是城市的世外桃源。”为了接住新一波旅居者流量,村民们纷纷把老房子改建成民宿或农家乐,开启新一轮创业之旅。(姜定才、普策)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