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云南的每寸土地,都凝结着文人墨客的精神印记。
从徐霞客笔下“江流到此成逆转”的虎跳峡,到杨升庵诗中“天气常如二三月”的春城风物……云南的山水从来都是文人灵感的画布。
这个夏天,循着字里行间,在古今重叠的视角里,读懂云南山水美物如何成为文人心中“永远的诗和远方”,了解云南文旅如何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成为人们旅居的“第二故乡”。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百年前杨慎用诗句记录了抚仙湖的美丽。如今,在盛夏时节,抚仙湖不仅完美延续了杨慎诗中那令人心醉的绝美意境,也让玉溪成为了备受青睐的体育旅居胜地。
诗意栖居揭开生活画卷
玉溪地处云南中部,气候温润,堪称天然避暑带。除了抚仙湖的“琉璃万顷”,还有星云湖的渔舟唱晚、杞麓湖的荷塘月色,它们共同构成“三湖映城”的独特景观,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负氧离子浓度让玉溪的街头巷尾都充满着草木的清香。
同时,玉溪文化底蕴深厚,文脉在岁月流转中深深融入城市的肌理,成为鲜明的文化符号和独特的精神印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各类传统习俗与节庆活动,彰显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活力。玉溪的烟火气,也在特色美食与渔趣中尽显。传承百年的特色小吃,汤汁浓郁,鱼肉鲜嫩的铜锅鱼,种类丰富的热带水果里藏着玉溪最质朴的生活味道。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供图)
这种“山水+文化+生活”的融合,正是杨慎诗里描绘的美好玉溪,也是旅居者向往的慢生活。据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2024年,玉溪市共接待旅居人数20.3万人次,同比增长18.0%。来自武汉的旅居者张先生已在玉溪住了两年:“起初是冲着抚仙湖来的,后来发现整个玉溪都很舒服。夏天不用开空调,冬天也不太冷,每个县都有独特的风景和美食,住在这里就像把家安在了景区里。”
活力涌动奏响运动交响
划皮艇穿梭碧波,驾帆船乘风而行,骑行环湖路饱览湖光山色,如今杨慎诗里“万顷烟波”的抚仙湖也为开展高原特色体育旅居活动提供了绝佳条件,成为了高原特色体育旅居的一大圣地。
水上运动是抚仙湖体育旅居的核心亮点。澄澈湖面成了皮划艇爱好者的乐园,划桨穿行间,近距离感受“琉璃万顷”的灵动,在湖面驰骋时,置身于绝美的自然画卷,尽情享受着与风同行的畅快。环湖骑行串联起湖光山色,蜿蜒的环湖路如丝带缠绕碧波。骑行途中,一侧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沿途观赏移动的山水画卷,感受着这份独有的惬意与自在。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供图)
“目前玉溪依托独特的海拔气候优势与‘一场十馆一基地’核心设施,构建了功能完备的高原训练服务矩阵。2024年多项赛事举办,云南玉昆俱乐部16个主场赛事吸引30.2万人次观赛,近28.47%的球迷延伸游览抚仙湖等景点,形成‘看足球到玉溪’的集聚效应。同时玉溪也在积极推进抚仙湖半程马拉松、抚仙湖帆船邀请赛等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金剑介绍。
在玉溪的湖光山色间,这些高原特色运动散发着独特魅力。无论是在水上劈波斩浪,还是在湖畔悠然骑行,都能让人深深感受到运动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这便是在抚仙湖体验到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诗意,让旅居的时光变得格外精彩。
玉溪正以山水为纸、文化为墨、运动为笔,书写着旅居云南的理想答卷。这里有杨慎诗中的千年意境,有触手可及的田园诗意,更有挥洒激情的运动舞台。这个夏天,不妨循着杨慎的足迹,走进玉溪,让身心沉浸在自然与活力的交响中,感受这场跨越百年的诗意邂逅,留下独一无二的夏日旅居记忆。(高丙芸)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