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评定结果,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榜上有名,获得正式立项。
此次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成功立项,将对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元谋人”在东方人类起源上的历史地位。
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老城乡挨小村委会大那乌村东约200米处,面积54.49公顷。1965年5月1日,地质工作者钱方在褐色粘土层中发现两枚疑为猿人的牙齿化石,经研究,命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后经古地磁测定距今170万年,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自1965年以来,对遗址开展了3次调查、5次发掘,2023年7正式启动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1982年,元谋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云南省把“全面加强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全力申建元谋猿人、晋宁石寨山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加快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楚雄州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高位推动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和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
据了解,元谋人遗址于2019年8月启动《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总体规划,公园规划建设范围370.66公顷。总投资12.76亿元,分两期进行。一期(2024—2030年)建设范围94.71公顷,涵盖了遗址保护范围54.49公顷,投资5.8亿元,建设项目49个,主要围绕考古发掘进展实施遗址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启动考古标本库房、考古实验室、科研和辅助用房建设,完善专管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常态化管理运营;二期(2031—2035年)建设范围275.95公顷,投资6.96亿元,建设项目17个,有序保障考古和多学科研究远期工作计划,完成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与乡村环境整治提升。
目前,元谋人遗址已先后争取国家、省级资金4437万,州县投入3250万,完成了遗址公园环境提升、安防、道路改扩建、游览设施等项目。此外,投资8750万的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建设项目,已纳入国家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级论证;投资3000多万元的郭家包梁子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性设施和元谋组标准地层剖面保护项目国家文物局已批复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今年6月13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人遗址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正式启动,为遗址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下一步,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将积极配合考古机构持续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推进重点课题,及时整理出版考古成果,依据考古研究成果和文物保护需求,实施针对性的本体保护措施,加强保护、监测与病害防治。优化现场展示方式,强化遗址本体的展示和价值阐释。
此外,楚雄州以搭建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为助力,打造“元谋人”特色IP名片。202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邀请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为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创注入强大动力;依托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元谋人博物馆和元谋人考古遗址公园,结合“火把节”“桃李节”“花山节”等节庆活动,围绕古人类、古生物和现代人类起源等科普话题,开展社教、科普宣传活动200余场,提供沉浸式讲解服务1000余场;聚焦文艺作品创作,创作发行《元谋人》系列绘本,文学作品《从元谋人出发》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元谋人暨元谋古猿研究辑萃——纪念“元谋人”发现六十周年》论文集和纪录片《起源:元谋的曙光》等成果次第绽放,不断增强“东方人类故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讲好“元谋人”的故事。(罗贵元、彭国顺、元谋县委宣传部、元谋人遗址保护中心(元谋人研究院)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