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自2022年10月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合肥市先后有17项智能建造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清单,在政策激励、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试点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5项经验做法入选 向全国推广
今年7月中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新一批《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合肥市5项智能建造经验做法入选本次清单并向全国推广。
如在推进支持政策落地落细方面,合肥以资金奖补形式支持企业投资和产业升级入选本次清单。合肥将原有资金奖补政策申报条件由“投资额100万元以上”降低为“投资额50万元以上”,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在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合肥加快智能建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上榜”。合肥的铁路轨道无人智能监测系统等3套技术成果通过2024年度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在加强试点示范工程跟踪问效方面,合肥发布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名单,注重通过试点工程项目来探索智能建造的有效模式和路径。
此外,在总结推广技术成果以及在构建智能建造产业链方面,合肥也有经典案例。
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人士介绍,自2022年10月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合肥市先后有17项智能建造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清单。
特别是本次入选的5项经验做法,充分显示合肥市智能建造试点深入推进,在政策激励、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试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了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比如,为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投身智能建造领域,合肥市出台了系列具有吸引力的奖补政策,对建筑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项目,按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截至目前,合肥已确定为12家企业开展奖补资金兑现1133.07万元,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在智能建造研发与应用方面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合肥市立足于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积极开拓“场景创新+智能建造”新模式,促进智能建造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
试点项目加快示范引领
近年来合肥市征集遴选了两批次共72个项目作为全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通过试点项目加快示范引领,合肥市逐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及试点企业(产业基地)的管理,2025年合肥印发《合肥市智能建造评价工作指引》,实行“企业自评价-县区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价-市级建设主管部门统一发布”三层评价机制,评价结果采用一星、二星、三星分类管理,并与信用评价、评优评先挂钩。
今年合肥又出台政策,对新立项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大于1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三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工程明确要求进行图模一致性审查和施工图BIM智能辅助审查,并明确政府投资新建2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工程项目全面推广应用智能建造技术。通过政策刚性约束,为智能建造发展保驾护航。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吴奇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