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金沙江边的小院里,农户的种植纠纷在多部门联动调解下,30分钟内便高效化解;宁蒗县小凉山彝族村落,一对因琐事导致感情近乎破裂的夫妻,通过法、理、情多方面劝解后重归于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丽江古城里,几名游客的旅途闹心事被暖心调解,一行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在丽江,群众烦心事在家门口便能“和顺”化解,游客闹心事在高效有序中被“和谐”化解,这一幅幅颇具丽江“和美特色”的平安画卷,描绘的正是丽江全市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缩影。丽江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刘金坪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年来,丽江市坚持“以战领建、以战促建”,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着力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由市综治中心统筹构建分级响应、协同联动、全时运转的扁平化安全稳定指挥体系,全面优化市—县—乡—村四级542个综治中心建设,将民族特色调解融入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实战导向、多元协同、精细治理的“丽江特色”实践,以综治小阵地托起平安大幸福,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强基赋能。
矛盾纠纷有了“说理处”
一大早,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综治中心就迎来了第一波“家门口的访客”。原来是居民和孃孃与邻居李老汉因相邻建房产生了纠纷,争执不休,“别着急,有啥事咱到这边坐下慢慢说噶……”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袁大姐快步上前,一边安抚两人情绪,一边引导他们到“群众接待处”坐下并认真询问情况。
了解情况后,该中心迅速组织自然资源、住建等多部门通过现场勘查、座谈调解、法律宣讲等方式,厘清争议焦点,平衡各方诉求,积极引导双方促成和解协议,并指导双方完善建房手续。
“以前碰到这种矛盾纠纷,得在好几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最后问题解决不了还是要走到诉讼那一步,费时费力。现在好了!只要走进综治中心就能全部帮我们解决,再也不用为了一点小矛盾东奔西走了!”事后,和孃孃乐呵呵地说道。
对此,宁蒗县紫玛街道的阿鲁阿嫲同样有着切身体会。不久前,她与儿媳因长期积累的生活琐事发生了激烈争吵,正当她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个婆媳关系的窘况时,家门口的综治中心给了她答案。在这里,她与儿媳的长期积怨得到了综治中心组织的公安、妇联、社区等多部门联合调解,彼此彻底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基层矛盾纠纷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通过综治中心联动机制,调解效率相比过去有了显著提升。在这里,化解纠纷‘最多跑一地’、解决难题‘只用进一门’,群众矛盾纠纷真正有了一个‘说理处’。”刘金坪表示,丽江市通过整合政法各单位、信访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建立“常驻+随叫随到轮驻”工作机制,全力配齐配强各级综治中心人员力量,构建起“1个中心统筹、N个部门联动”的治理格局,县乡村3级共建成541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真正实现“只跑一地、只进一门”解决群众纠纷诉求。
心结化解走上“新路子”
“太感谢你们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们就收到救助金了!之前以为迈不过去的难坎,现在也迈过去了……”近日,古城区综治中心在开展已化解矛盾纠纷回访时,当事人张某哽咽着谢道。
原来,张某与妻子因不堪生活重压产生激烈争执并扬言要双双轻生,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街道、社区、网格员和片区民警前往其家中了解详细情况。在得知当事人双方父母均患重病、子女还存在残疾,且家庭收入十分微薄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及时联动相关部门为其申请了低保、民政临时困难救助及妇联补助,同时还帮助张某儿子办理了残疾人证并为其积极对接后续康复治疗渠道。
一起险些走向无法挽回局面的家庭矛盾,在综治中心联合多方的不懈努力下,夫妻双方不仅打开心结承诺共同面对生活压力、携手渡过难关,这个困境中的家庭更是在多方救助下迎来了新生……这可喜的结局,正是得益于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的成果。
而在玉龙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还体现在一起起高效调解的矛盾纠纷中。
“前段时间,有一起长水社区的农户种植纠纷,我们在30分钟内就调解完成了!”据玉龙县黄山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在接到纠纷后,通过实地调查、现场走访、与双方当事人谈话等形式了解矛盾来龙去脉,针对矛盾双方争议焦点问题,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在调解中紧紧围绕该经济作物平均亩产量、年内售卖价格、预计经济收入以及造成损失原因等方面向种植农户及项目建设施工方进行充分解析,并向双方普及相关土地权属以及项目建设等法律法规知识,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明之以法、寓法理于人情之中,引导双方权衡利弊、互谅互让、换位思考,在谈笑中化解了纠纷,消弭了彼此的怒火,最终30分钟内便让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综治中心是离老百姓最近、接触矛盾纠纷最多的地方,综治中心建设要注重实效,真正成为化解老百姓心结和困难的终结地。”刘金坪告诉记者,丽江市健全落实发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依法办理、重点管控、动态管理、闭环督导“七项机制”,保障综治中心实质运转。同时,入驻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的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和业务流程,强化政法机关与行业部门工作协作,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加快规范化建设步伐。
小小阵地彰显“大特色”
“检察官的专业调解,让我放下了对眼前利益的执念,懂得了体谅对方的难处,更感受到了检察人的担当!”近日,一起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共同将一面锦旗送至华坪县人民检察院,对华坪县“一家人”人民调解工作队县检察院小分队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展现的专业素养和为民情怀表达诚挚感谢。
这源于一起历时多年的矛盾纠纷,华坪县荣将镇膏泽社区两户邻里因修建进出户道产生纠纷,双方积怨4年之久。荣将镇综治中心邀请华坪县“一家人”人民调解工作队县检察院小分队介入。该小分队巧妙引入“六尺巷”典故,以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家属劝诫为例,将依法调解与以德化人相结合,引导当事人遵守法律规定,传承“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修路方在完成自家通道修建后,还额外为村里修建了53米道路,彻底消除了邻里间的积怨,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小分队通过借古喻今的调解,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同时也重拾了邻里之间的温情。现在路修好了,大家出行都方便了,我们也和好了。”当事人感慨地说。
丽江市以专业力量为驱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从政法单位抽调骨干组建的专项普法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队“合二为一”,深度融入基层综治平台协同破解治理难题,通过资源整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刘金坪介绍说,同时,鼓励、指导各县(区)积极组建符合地域实际的调解先锋队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宁蒗县成立“毛建忠双语普法工作室”,在这里,一起起矛盾纠纷在“法言法语”中无声化解。
他表示,从高效调处到专业化解,再到民族融合,丽江市正以标准化建设筑牢根基,通过精细化服务破解难题,依托特色化创新激活动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能,用小阵地稳稳托举起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石飞、通讯员洪晓婷)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