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小屏幕打开大市场!“80后兵支书”直播带货助农增收

时间:2025-07-29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彭红玲

“各位老乡、家人们看过来!咱这儿生态好、风景美,尤其是这片沙壤地种出来的西瓜,那可比一般地里种得更甜!”近日,安徽省肥东县陈集镇光华社区韩开梅的15亩瓜地里,“80后兵支书”陈峰正对着直播镜头卖力“吆喝”着刚从地里采摘的西瓜。

“皮薄吗?水分足不足?”“用什么肥料?是否打农药?”“单个瓜大概多重?”……直播间里,陈峰热情回应着网友提问。整场直播观看人数达到5100人次,短短两个半小时,直播间成交量达171单,销售额达5700元,还带动多家爱心企业线下采摘,累计销售西瓜21000多斤。

“多亏了陈书记,没想到愁了几天的西瓜销路问题,一场直播就解决大半了。”韩开梅握着陈峰的手,感激地说,她本想着今年天气干旱,西瓜甜度高,能卖个好价钱,可没想到因地理位置偏,西瓜销路犯了难。“这下好了,销路打开了,收入也有保障了。”

从军营到田野,“门外汉”变“贴心人”

陈峰何许人也?陈峰是陈集镇陈集社区的党委书记,退伍返乡、扎根乡村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出生于1987年的陈峰,2006年参军入伍分配至福建武警边防部队,2008年考入武警云南边防指挥学院,2011年退伍。五年的军旅生涯中,他4次获得部队嘉奖和优秀士兵等称号。退下戎装换工装,在外工作的陈峰始终忘不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和绿水青山。2019年,他毅然回到家乡陈集,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

初到村里,防涝抗旱从哪下手?农村改厕怎么推进?群众矛盾如何化解?……让这位“新兵”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他卷起裤腿,跟着村民一起下农田、跑河道、查漏洞、堵漏点。连续3个月的抗旱打水工作,他硬是跑烂了两双鞋,保障了社区近6000亩农田的用水需求。推进农村改厕时,群众不理解,他就挨家挨户上门,不厌其烦地讲解政策好处;遇到群众马桶堵了,人手紧张时,他还直接动手帮忙疏通。

正是这份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作风和实干精神,让陈峰从基层工作的“门外汉”迅速成长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2021年,在社区换届选举中,陈峰以高票当选陈集社区党委书记。

小屏幕打开大市场,“新农具”赋能“岭上明珠”

成为书记后,陈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陈集镇位于肥东县东北部,是该县最年轻的建制镇,距离县城店埠镇55公里,位置相对偏远。这里岗冲交错、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素有“岭上明珠”之称。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市场信息滞后等因素,优质的农特产品却迟迟难以打开销路,陈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何破局?他回想起自己曾有的新媒体经验,结合当下火热的直播带货浪潮,决定借助网络力量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帮助乡亲们拓宽销路。

说干就干!他迅速注册了“小陈带你看陈集”“岭上明珠陈集”和“岭上书记行”账号,从介绍本地风土人情、特色物产起步。手机成了他的“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了他的“新农活”,全网粉丝量从个位数一路飙升至近万人。凭借这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陈峰成功为家乡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像今天这样的公益助农直播,只是陈峰开展的300多场直播中的一场。自2022年来,陈峰通过直播累计帮助村民售卖瓜蒌子、香菇、甘蔗、奇异果等农产品,助农增收达150余万元,既让独具风味的“陈集味道”飞越江淮分水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实实在在地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种产销闭环,“绿色链”绘就“富民强村图”

销路打通了,更要有过硬的农产品支撑。陈峰带领社区两委班子,锚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特色农业持续发力。目前社区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多亩,实现了农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械化耕种水平提升,并培育出27位种粮大户。同时,社区成功引进了占地2000亩的洪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2000多亩的珍稀苗木鹅掌楸种植基地、1500多亩的红薯种植基地等项目,逐步构建起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这不仅有效带动了63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30000多元,更使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华丽蜕变,从2019年的15万元跃升至如今的300多万元,彻底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昂首迈入“经济强村”行列。

“现在有不少兄弟社区、兄弟乡镇都邀请我去他们那直播带货,下午我准备去包公镇直播卖蟠桃,明天上午我还要去看张集乡的葡萄助农销售项目。”陈峰边查看手机里的直播素材边说,忙得脚不沾地。午间炽热的阳光洒在他身上,仿佛要将更多的能量揉进这位扎根田野的“兵支书”胸膛,照亮更多乡亲的致富路。

文:彭红玲

来源:肥东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