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团工委、武装部、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四年级11班森爱小队的庐小志,共同开展“八一薪火燃童心、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7月25日清晨,庐小志们怀揣着崇敬与好奇,迈着轻快而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庐阳区亳州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这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思政课堂之旅,宛如一把钥匙,即将为他们打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之门。
七月,骄阳似火,却丝毫无法减退孩子们内心的热情。他们早早地来到服务站,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上,写满了期待与兴奋。在讲解员亲切而专业的引领下,孩子们缓缓走进那红色氛围浓郁的展厅。展厅内,历经战火洗礼的子弹,仿佛在静静诉说着硝烟弥漫的战场故事;磨损的证书,承载着老兵们曾经的荣耀与奉献;具有历史痕迹的水壶,见证了无数个艰苦卓绝的日夜……这些红色物件,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惊叹与思索,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同学们,这面浮雕上的两位老兵原型,生前就生活在我们亳州路街道。过一会,大家可以通过视频,深入了解他们的红色事迹。”讲解员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探寻历史的道路。孩子们立刻挺直了腰板,全神贯注地聆听,那认真的模样,宛如一股磅礴而强大的力量,在心底悄然积蓄,等待着厚积薄发。
每一个红色物件,都宛如一部无声的史书,记录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活动中,有幸邀请到了参加抗美援越的老兵张玉林爷爷。张爷爷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父子二人先后投身战场,堪称典型的“上阵父子兵”。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孩子们的心中。
2020年10月,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之时,张玉林毫不犹豫地主动捐赠了曾经陪他和父亲在战场上经历生死的水杯、证书、子弹等红色物件。这些物件,不仅仅是一件件冰冷的物品,更是他们父子二人保家卫国的热血见证。当张玉林爷爷回想起战场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时,他的眼眶湿润了,声音也微微颤抖。他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张爷爷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听完张爷爷的讲述,孩子们又观看了纪录片《追寻》,这是一部系列人物纪录片,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辖区内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等众多老兵的真实故事。纪录片中,每一位老兵都亲自讲述着当年自己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那质朴而真挚的话语,仿佛将孩子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时而眉头紧锁,为老兵们的艰难处境而揪心;时而热泪盈眶,被老兵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时而热血沸腾,为老兵们的顽强斗志而振奋。
“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学习,我深受感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精神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发扬他们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品质,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争光!”其中一位孩子铿锵有力地说道,那坚定的眼神和激昂的语气,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担当与决心。
为了表达对老兵们的崇高敬意,活动尾声,孩子们手捧着鲜艳的鲜花,缓缓走到张玉林爷爷面前,将鲜花献给了这位可敬的老人。鲜花,不仅代表着孩子们对老兵们的敬爱之情,更象征着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延续。
这次意义非凡的红色教育之旅,它不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这不仅仅是一堂简单的思政教育课,更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堂,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文:张家慧
来源:庐阳区亳州路街道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