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赵新慧的记忆里,清晨的焦灼与方向盘紧密相连:“以前来医院就诊被告知没车位,不得已把车停到1公里外。最近来切实能感受到医院停车位变多了,不用再急着到处找车位!”
赵新慧口中所说的停车难的背后,是安徽省中医院本部日均超7000人次的就诊压力与仅478个停车位的尖锐矛盾——车流排队甚至蔓延至长江路、南一环等城市主动脉。
转机,藏在仅一街之隔的国购广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蜀山大队在走访中发现,商圈工作日白天空荡荡的车位闲置率竟超50%。这一“静”一“堵”的强烈反差,触发了创新解题的钥匙。
“车辆长龙已成区域交通‘肠梗阻’,严重影响患者就医效率。”蜀山大队副大队长唐二飞深知症结所在:安中医地处繁华商圈与医疗要冲的交汇点,尤其“冬病夏治”期间高峰人流达8500人次,日进出车流超3200辆次,院内停车位杯水车薪。
面对困局,交警蜀山大队主动出击,联合三里庵街道、国购广场物业创新推出“商圈+医院”共享停车模式。
“我们做了精准而务实的方案。”唐二飞介绍,工作日早6点至晚6点,国购广场开放350个闲置车位供安中医医护人员使用。这一错峰安排既盘活了商圈沉睡资源,又巧妙避开了其夜间运营需求。
“共享”效应如活水涌动:医护人员车辆迁入国购广场,直接为患者腾挪出宝贵的停车空间。自实施以来,已有超300名医护享受便利。院内有限的车位得以最大化向患者倾斜——日均停放飙升至1800余车次,患者停车难切实缓解。
此举实施以来,成效显著:长江路与梅山路、南一环与梅山路两大关键路口通行效率显著提升25%,区域交通重焕活力。
这组数字背后,是市民就医路上省下的焦灼时光,更是城市静态交通管理的一次温度跃升。
“小车位连着大民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盘活存量资源是城市精细化的必答题。合肥交警的脚步未曾停歇,未来将持续深挖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潜能,将“共享停车”的探索延伸,让静态交通的治理效能持续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便利与满意。
来源: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