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理工学院“红栈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安徽六安霍山县画家村,以画家村区域民宿为支点,开展为期十天的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融合数字创新与实地服务,通过调研、运营、直播等多元举措赋能乡村文旅,为产业联动蓄力,在绿水青山间谱写青春奋斗篇章。
活动伊始,队员走访调研,了解画家村历史文脉、旅游资源及产业现状,以及对霍山热门景区六万情峡、霍山大峡谷漂流等进行淡旺季客流量数据收集。精准锁定当地民宿“淡季客源少、旺季一房难求”的供需矛盾。团队成员与村民促膝长谈,收集提升民宿体验、发展乡村经济的建议,感受村民对稳定增收、就近就业的期盼。
近日上午,团队与“新三线人家”民宿主理人深入沟通,明确民宿直播推广与破解淡旺季难题的核心目标,共商合作路径。队内多次研讨直播策略与服务方案,向指导老师汇报优化计划。
在深耕画家村民宿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拓展实践视野,通过对岭上花开民宿露营地的实地调研,为霍山民宿产业全域振兴开辟新思路:既规划六万情峡、霍山大峡谷漂流等热门景区联动其旅游资源与画家村打造“日宿夜游”跨区域文旅线路,精准破解淡季客源瓶颈;又推动校地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链,强化本土人才培育,为霍山县构建绿色发展先行区注入可持续动能,实现从单点赋能到区域协同的实践升级。
在线上数字运营环节中,团队以短视频预热塑品牌,策划拍摄民宿环境、周边风光及“三线”文化底蕴等素材,以光影艺术助力品牌传播。
用直播矩阵促引流,在抖音平台开启多场次、多时段直播,队员化身主播,展示特色房型、游玩攻略,以互动技巧吸引流量,迈出“直播起号”关键步。针对淡旺季问题,创新规划“合作分配”机制,拟联合周边民宿推出“错峰引流”“套餐组合”,实现客源共享。
同时,开展直播与短视频制作技能培训,培育本土运营人才,助力民宿实现自主、可持续的线上营销,降低长期依赖外部团队的成本。
在线下服务层面里,队员们深度参与民宿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从客房“主题化软装设计与布草陈列”的精细打磨,到“到店宾客动线引导与服务响应”的热情专业;从公共区域“场景化打卡点布置”的巧思创意,到“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策划”的深耕细作,再到“空间卫生标准化清洁与维护”的一丝不苟,通过全维度线下升级,将电商运营的精细化理念注入民宿服务全链条,青年学子们用辛勤劳动和专业技能,显著提升了民宿的硬件环境与服务软实力,赢得了经营者与游客的赞誉。
本次暑期的“三下乡”十天实践活动中,队员将知识与乡土结合,不仅搭建起直播运营框架,更以全方位服务助力民宿发展,彰显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担当。从前期考察到直播推广,从方案研讨到一线服务,“红栈筑梦”实践队以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内涵。他们以“红栈”燃梦,以直播架桥,以服务扎根,探索可复制的“直播 +服务”赋能模式,在青年心中播下建设家国的种子。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青春绘就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卢佳鑫、高菊香、王锺玉、储敏、陈烨
来源:淮北理工学院“红栈筑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