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时间:2025-07-24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吉来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举措。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明确指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之举。

优化营商环境是把握历史新机遇的重要抓手

2024年,我国人均GDP约1.32万美元,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均表明,一旦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在发展动力上就处于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关键期,因此,必须牢牢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的历史新机遇,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过程中抢占创新制高点。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创新的重要路径。

从市场化角度看,我国目前已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未来还将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支持外资企业在华创新创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显著提高;从法治化的角度看,2023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等文件,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创新信心得到保障;从国际化的角度看,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9.7%,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2022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外资的创新参与度明显提高。

我国有能力也有必要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我国坚持以评促改、以改促优、以优促强。根据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我国大陆地区排名从2006年的第108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自2019年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被采信的改革数量位居全球前三。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是衡量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让外资企业对我国市场投下“信任票”。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但也要看到,世界银行在2020年暂停发布下一期营商环境报告后,于2023年对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Business Ready)的方法论进行了重大调整,比如,对我国大陆地区的调查范围从北京、上海扩大至全国31个省(区、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治理水平存在差异,给营商环境评估的结果带来不确定性。

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经营主体协同发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要素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聚力:一是推进政府涉企部门协同治理的制度化。成立专职负责优化营商环境的实体机构,明确各部门履职范围和权责边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打通各管理机构间的组织壁垒,有效集中治理资源,提升协同治理效能,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二是为经营实体参与营商环境治理打造常态化平台。系统性建立企业对政府治理的监督机制、政企意见建议交换机制、政府服务企业的咨询机制,形成涵盖经营实体生命全周期的服务链,确保经营主体的参与深度与获得感。三是有鉴别地择优采纳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指标。全面分析研判世界银行2024年《营商环境报告》高分经济体的经验做法和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方法论中的前沿性引领性指标,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营商环境现状,因地制宜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从“按卷作答”转向“为我所用”,避免“削足适履”,构建“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法治护航、全球链接”的一流营商环境。(海关总署研究中心、吉来泰)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