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三十五年坚守诠释“兵王”初心

时间:2025-07-16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入伍28载,从警7年,党龄32年,从“汽车兵王”到国门卫士,云南金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一级警长杨海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他布满岁月刻痕的双手,既修得了驰骋山路的警车,也守得住国门安全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职业担当。

二十八载砺剑,修理战线铸匠心

作为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后勤基地运输队的一级警士长,杨海义在汽车修理岗位深耕28年,练就“望、闻、问、摸”四步诊断绝技。入伍初期,杨海义对修理专业并不怎么感兴趣,整日与维修工具为伍,和油渍泥垢作伴,他心里盘算着“还不如换个真正操枪弄炮的岗位,那才是当兵该有的样子”。然而,在一次联勤保障任务中,修理分队的身影忙碌地穿梭于车队之间,一辆辆故障车辆装备在巧手下重获“新生”,杨海义的内心涌出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也深刻认识到维修工作的意义。经历点灯熬油学理论、成千上万次拆卸组装、数十次装备保障任务的淬炼,杨海义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小杨”成了“老杨”,而在锈迹斑斑的引擎盖下,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总能精准定位故障,沾满机油的衣服上,永远镌刻着属于他特有的韧劲。“咱是农村娃,多吃苦才能强本领”,每当他说出这句朴实话语,总能让大家感受到那份属于军人的坚守。凭借精湛技艺,他10余次摘得“修理技术能手”表彰,经手车辆完好率始终保持98%以上,被誉为总队车辆维修领域的“定海神针”。

响应号召转塑,奋楫笃行续华章

2018年改革转隶之际,47岁的杨海义面临职业生涯重大转折。从驾驶训练标兵到边检“新兵”,从机械维修专家到法规“小学生”,这个曾创造28年零事故纪录的老兵,却在即将到知天命之年遭遇知识体系重构的挑战。面对完全陌生的边检业务,杨海义随身携带比字典还厚的笔记本,将《出入境边防检查勤务规范》等专业书籍逐页标注。在专业理论授课上,他反复比对签证样本,反复通过纸张触感、油墨气味、微缩文字差异辨别证件真伪。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时间内他整理出3本学习笔记,用红蓝笔标注的疑难问题多达200余条,最终顺利通过首批检查员资格考试,成为单位年龄最大的持证上岗人员。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更是主动承担防控任务,每天穿戴厚重的防护装备和防护服24小时坚守在金平县战疫一线。别人都问他感染疫情后果这么严重,作为一个50岁的老干部你不害怕吗?他总是和蔼地说:“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嘛,年纪是大了点,但干工作我还是不会含糊的。”就是这样的革命精神,让他一次又一次冲锋在了战斗的第一线。

永葆军人本色,平凡岗位践忠诚

随着工作需要,来到了警务保障岗位的杨海义,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较真劲头。针对单位车辆维修管理中存在的盲区,他主动作为协调地方修理厂到单位开展车况检查保养,同时,督促各单位严格落实车场日制度,对发动机、轮胎、线路、刹车等重点部位进行经常性检测养护,有效排除了车辆安全隐患,使车辆故障率下降30%,为单位年节约维修成本近5万元。

在生活中的杨海义更是年轻人眼中的“暖心大哥”,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地域民警的口味需求,杨海义经常在食堂闲聊中收集民警意见建议,以不同地域饮食习惯为参照,不断协调优化调整膳食营养结构,让民警们的伙食由“营养化”到“科学化”再到“精细化”转变。

在2024年组织的政治轮训思政讲堂活动中,他主动担任思政讲堂的宣讲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从军从警心路历程,为年轻民警们讲授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政课,赢得了民警们阵阵掌声。面对赞誉,他总是憨厚一笑:“当年扛枪保家卫国是本分,如今守国门护安宁更是责任。只要组织需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干十年!”

默默无闻是杨海义工作的常态,踏实肯干是他精神的底色,虽没有智斗歹徒的惊险刺激和热血澎湃,但他用“干一行,爱一行”的实际行动,保障了单位装备车辆的安全运转,保障了机关民警们住宿伙食,用35年的默默坚守付出和永不褪色的党性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红河政法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