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女都在外地,过去最怕自己一个人在家有个头疼脑热。现在有了这个‘铃铛’,心里真踏实!”73岁的陈奶奶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演示起胸前挂着的呼叫器。
这枚不起眼的小铃铛,是东纺社区创新推出的“叮咚守护”智能服务设备,背后连接的是一整套高效暖心的居家响应机制。它不但为老年群体撑起“保护伞”,更让邻里之间多了份踏实和温暖。
东纺社区是典型的老职工家属区,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四成。独居、空巢、高龄、失能等情况普遍存在,生活照料、紧急救助等问题成了社区治理中的“难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排居民需求,建立“一人一档”的服务台账,并根据老年人实际状况和个人意愿,优先为行动不便、常年独居的老人安装“叮咚”呼叫器。
志愿者在向老人介绍“叮咚”呼叫器
别看设备小巧,却功能强大。老人一键按铃,可以和紧急联系人实时通话,由通话内容确定是否需要上门服务;若是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可立即启动“15分钟生命救援圈”机制——1分钟通知家属,5分钟内人员抵达现场,10分钟内完成与120急救或社区卫生站对接,为老年人赢得宝贵救援时间。
家住纺织新村宿舍14栋的陈奶奶平时独自生活。这天买菜回来,刚进家门就觉得头晕心慌,身体十分不适,她立刻按下铃铛。社区人员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卫生院的王医生上门入户。王医生赶到后给陈奶奶量了血压,发现她血压偏高,仔细询问她近期的饮食和作息情况,检查她携带的药品,发现陈奶奶有几种药快吃完了,王医生将接下来几天的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写在纸上,这才让老人安心下来。“铃铛就像社区为我们配的‘贴身管家’,有事能叫人,没事也有人关心。”陈奶奶的感受,道出了不少老年居民的心声。
除了应急响应,“叮咚守护”还联动社区网格化服务,将老人的日常需求纳入精细管理。每天早晨,网格长会呼叫一次,询问老人情况,白天社区网格员与红色小管家组成服务队,分时段巡访老人,提供买菜配药、家电维修、心理陪护、健康咨询等多样服务。对非紧急呼叫,原则上2小时内上门解决,24小时内闭环反馈。
有一次,社区网格员照常电话打给79岁的韩爷爷,谈话间发现韩爷爷语气很着急。为了核实情况网格员立马赶到韩爷爷家中。得知他接到了陌生电话,声称是孙子的老师,孙子出了意外急需用钱。网格员仔细查看了电话号码、询问具体情况,认为这是一起诈骗电话,阻止韩爷爷转账,最终避免了财产损失。韩爷爷握着网格员的手,感激地说:“幸好你们给我打电话,不然我这养老钱就没了。”
今年6月以来社区已累计完成“叮咚”响应服务200余次。小铃铛真正敲开了居民的心门,也打通了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米”。“我们会继续扩大安装范围,推动这项服务常态化、智能化,真正让老人们在家也能安心、舒心。”社区书记表示。
铃声虽小,情意绵长。从数据入手,到机制运行,从技术保障到人情关照,东纺社区的“叮咚守护”不只是一次便民尝试,更是一种贴近民生、回应群众、持续迭代的基层治理探索。
文:黄思敏 史文洁
来源:肥东县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