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人 守边70载

时间:2025-07-1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立正!报数……”每天清晨,位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县城北部山顶的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里,都会传来铿锵有力的训练声。站在毗邻中缅两国边境线的联防所里俯瞰,镇康县城和缅甸果敢老街一览无余。

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负责守护着2.1公里长的边境线,李俊学等6位联防队员日夜在此值守。作为“第二代”守边人,李俊学在2018年接过了父亲李开寿的守边“接力棒”。

(李俊学(左一)和联防队员在边境线上巡逻)

从儿时起,李俊学就经常跟随父亲巡边。父亲巡边时的唠叨至今仍会在他耳边回响:记着,这个石头就是界桩,这棵树是界桩,这条田埂也是……李开寿一边说一边将长在界桩旁的杂草除掉。“自记事起,父亲每天都要巡边,他对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三四十个能划分中缅边境实际走向的参照物都牢记在心。”李俊学说。

后来,上了年纪的李开寿又会叮嘱李俊学:“以后我走不动了,不在了,你要经常上来(边境线),树不能被砍掉,这田埂也不能被挖掉……”从1955年李开寿开始巡边,到李俊学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如今父子两代人已经接力守边70年。

 

(李俊学经常给父亲讲述巡边的事情)

尽管已经“退休”,如今李开寿还会偶尔沿着边境线走走看看,有时还会到联防所里看看儿子。相比当年,如今的巡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联防所里建起了会议室、监控室、学习室,上级部门还给队员们统一配发了警棍、盾牌、钢叉、防刺服等器材,边境线上也修起了便道。对此,李开寿感叹道:“现在的条件真好,还能骑摩托车巡边。”

(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联防队员骑摩托巡逻)

时任联防所长、边境联防第三联合党支部书记余红春说,作为党支部副书记,李俊学在巡逻中不仅有勇,更有谋。工作中,他充分发挥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成功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

(李俊学在联防所整理装备)

2024年7月的一天,李俊学建议时任所长余红春:“我们不一定每次都沿着边境线巡逻,要把巡逻的范围扩大。”余红春采纳了建议后,联防所将巡逻范围扩大到边境线附近百米左右。三四天后,在距离边境线60多米的地方,李俊学发现了一个5厘米见方、用塑料袋包裹的不明物体。最终,警方调查得知该物品为毒品。

今年春节刚过,凌晨一点多,李俊学和2名联防员发现了一名可疑人员的踪迹。就在准备抓捕时,李俊学反对道:“这段地形非常复杂,易守难攻,利于可疑人员藏身并偷袭。不如将他围住,等天亮后再实施抓捕。”于是,大家将可疑人员围了起来,并通知周边的联防所前来支援。天亮后,多名联防队员一起将该可疑人员成功抓获。经调查,此人是走私团伙的一名成员。

(李俊学在联防所查看监控)

近年来,为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镇康县成立了边境联防联合党支部,包括李俊学在内的一批党员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家互帮互助、互相补台,共同守护好祖国边境线。2024年以来,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协助查获走私、偷渡、毒品等案件7起,移交涉案人员23人、现金285万元、毒品近200克、香烟650条。

(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联防队员骑摩托巡逻)

据了解,在镇康县共有50个这样的边境联防所,309名联防队员值守在96.358公里的边境线上。根据工作需要,这些联防所还会设置临时卡点。卡点大多只有一顶帐篷,有的甚至不通水、不通电。面对艰苦条件,联防队员中的党员总会首先站出来,率先报名值守,他们以担当实干带动其他队员守边护边,共同守护好祖国西南大门。(云南政法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