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河北围场:聚焦保护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

时间:2025-07-14来源 : 中国网商业文化作者 : 荣亚莉

image.png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中央民族工作决策部署,助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及“双富”(富口袋、富脑袋)行动村保护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7月7日,围场县政协人资环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该县四合永镇掌字村,哈里哈镇扣花营村、三义号村、八十三号村开展专题视察。围场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延禹龙参加视察,围场县民宗局及相关乡镇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image.png

视察组充分肯定围场县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及“双富”行动村建设中的三大成效。一是规划引领与政策落地显成效,民族文化保护“有筋骨”。通过整合各类政策资金实施保护性修缮,同步配套建设文化广场、传习所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民族歌舞展演、传统节庆等文化活动,实现了建筑风貌保护、非遗活态传承与自然生态管护的统筹推进。二是产业融合带动群众增收,乡村振兴路径“有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稳步推进,“资金整合+精品项目”持续发力,“村集体+合作社”广泛推广,“民宿集群+体验经济”成效显著,多种特色模式协同发力、同频共振,有力推动周边群众稳增收、快致富。三是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提质,乡村生活品质“有提升”。乡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污水管网及智慧化设施建设取得实效,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群众生活便利度与文化认同感显著增强。

image.png

视察组建议,要建立“一村一策”规划评审机制,邀请民族学、建筑学专家参与设计,突出各村的差异化定位;减少简单复制外地模式,鼓励从民族语言、习俗中提炼独特元素,避免“千村一面”。要突破“产业链短”瓶颈,构建融合发展生态圈。延伸民族特色产业链,提升溢价空间;建立“乡村联盟”机制,联动运营,推出“民族文化体验专线”,实现客源共享、优势互补。要补足“人才与资金”短板,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联合职业院校开设民族建筑设计、非遗传承等培训班,培育既懂民族文化又会产业运营的“带头人”;拓宽资金整合渠道,深化“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村民入股”模式,吸引文旅企业参与乡村开发,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资金供给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筑牢文化原真性底线。制定村寨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护负面清单,避免商业开发无序扩张,确保乡村发展与文化保护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建立“文化传承人参与开发”机制,在民宿运营、节庆活动中邀请非遗传承人主导内容设计,确保民族文化“形神兼备”。  

少数民族特色村与‘双富’行动村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保护为先、发展为要、融合为魂’原则。”下一步,围场县政协人资环委将梳理视察意见形成专题报告,为围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并持续跟踪建议落实情况,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让少数民族特色村及省级“双富”行动村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群众增收致富的“家园”。  

文:荣亚莉

来源: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政协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