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乡村振兴战略,探寻共同富裕实践路径,6月30日至7月3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解码共富”实践团走进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课堂学习、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度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在服务基层中展现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入村探路:调研产业痛点 绘制共富图谱
6月30日下午,塘栖村共富研学中心召开驻村实践说明会,研学导师系统阐释实践目标与任务,为活动明确方向。随后,在沈燕芬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开启“深度游学—塘栖村资源调查”活动,深入了解塘栖村的发展成就与历史底蕴。
在塘栖村,村里通过众筹模式开发的“共富乐园”成为文旅产业的流量密码。实践团实地走访环湖酷跑卡丁车俱乐部,该项目依托枇杷林生态资源,打造“林下经济+休闲旅游”融合业态。实践团在走访调研中倾听游客对塘栖村旅游发展的体验与建议,,梳理产业发展痛点:一是枇杷属于季节性农产品,其产业周期存在局限性。二是塘栖文旅面临在地文化IP转化不足,缺乏具有标识性文创载体,导致游客记忆点模糊、二次传播弱化及消费延伸链条断裂。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从文创开发、业态联动等维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村委决策提供参考。
党建引领:共话乡村治理 凝聚奋进共识
7月1日上午,塘栖镇人大副主席、塘栖村党委书记唐国标带来《书记课堂——担当作为,用实干谱写初心》主题分享,以塘栖村从传统村落向共富示范村的转型历程为案例,解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逻辑。他强调:“共富路上没有旁观者,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坐标。”实践团成员围绕村发展规划、共富经验等主题与唐国标深入交流,深刻认识到党的基层组织在资源整合、政策落地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的政治担当。
发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品牌建设成为实践亮点。实践团成员郑语希、潘依雯、高婷婷出演了《保护嗓子,塘栖枇杷花》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塘栖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品牌推广。作为塘栖村共同富裕的重点项目,草莓君主题农场以其独特的“天空草莓瀑布”景观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草莓君科技农场,参与《主理人现场交流一破亿流量背后的故事》活动,创始人顾晓明分享了创业历程与运营经验,展现现代农业与乡村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数字赋能:直播电商破局 激活产业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下,实践团聚焦电商助农课题,构建“理论学习+实操锻炼”培养闭环。7月2日上午,沈燕芬老师在塘栖村共富教室解读“众创、众学、众筹”产业模式。通过案例拆解、互动问答,指导成员理解乡村资源与电商运营的结合逻辑。
直播导师洪云峰开展“电商直播能力提升”实训,从基础设备调试、直播脚本设计到镜头话术技巧进行全流程教学,成员们轮流实操,针对“产品介绍平淡”“互动节奏差”等问题针对性训练。经过4个小时的带货实战,首场直播累累计成交金额达3000元,观看人数达2000人次,为塘栖糕点、农产品打通线上销路,形成“高校智力+乡村产业”的数字化助农示范样本。
文化传承:守护匠心技艺 赋能产业升级
7月3日,实践团走进塘栖古镇糕版博物馆,聆听形态各异、刻工精美背后的民俗寓意与工艺演变。队长颜雨晨感慨:“糕版不仅是制作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了传统技艺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
随后,团队调研法根糕点食品厂,实地观察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的融合场景——企业在坚守手工技艺的同时,通过流程优化、文创包装、渠道拓展实现转型升级,为乡村特色产业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青春感悟:知行合一悟共富 实践足迹印初心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以“行走的课堂”深化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从田间地头的产业调研到直播间的实战历练,从党建引领的治理观察到文化传承的匠心感悟,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反哺基层发展。"同学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才智激活共富动能,真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助农实效。"指导老师沈钰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实践既是青年担当的生动诠释,更是校地协同育人的创新探索,"期待更多学子带着知识反哺乡村,在振兴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田间地头的调研日志里,写满了学子们的思考与成长。"这次暑假实践就跟在田埂上上课似的,在塘栖这地方了解乡村振兴门道,才明白共同富裕是咋回事。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成长"队长颜雨晨的感悟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跨境电商专业学生郑语希在参与农产品直播带货后深有体会:"从选品到上架,从话术设计到流量运营,我们把课堂上学的电商知识变成了助农增收的'金钥匙'"。"在塘栖的研学时光里,我们用多元视角解码乡村振兴的密码:从村民心声中汲取智慧,于基层实干里感悟初心,在流量破亿的直播间启迪创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汪纪芸说,唯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赋能乡村未来。深入乡野的实践让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潘依雯对"脚踏实地"有了更深理解:"触摸乡村实况,践行书本知识,才懂得唯有扎根土地,才能读懂振兴、扛起担当。"
此次实践中,塘栖村主动搭建平台,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振兴需求精准对接,形成"青年成长+乡村发展"的双向赋能格局。学子们带回的不仅是沉甸甸的实践报告,更有对共同富裕的深刻认知;乡村收获的不仅是实打实的发展助力,更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动能。这场校地携手的实践,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中坚定了理想信念,也为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了青春色彩。
文:余林熹、潘依雯、郑语希、颜雨晨
来源: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