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怒江来峨山打工,在双江街道做河道挡墙期间受伤,至今没有拿到赔偿……”一位民工情绪激动地到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综治中心反映情况。
“别着急,我们马上了解情况。”接访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安抚,一边及时向县水利局和县国投公司了解工程项目和施工方具体情况,经过多番沟通协调,施工方与民工当场达成赔偿协议。
这是峨山综治中心践行“零距离”服务的缩影。如今,峨山县已建成87个综治中心,均选址临街区域,覆盖主要社区,为群众化解难题。
敞开大门零距离听心声
宽敞明亮的综治中心内,受理、登记、上报、解答……接待窗口,工作人员操作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热情接待前来反映诉求的群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综治中心选址充分考量辖区人口分布、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基本分布于临街位置。”峨山县综治中心主任马雅蓉介绍。“便民的同时贯彻‘零距离’理念,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目前,峨山县87个综治中心内部按照功能科学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功能区,按照法治化“路线图”分别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室,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室等8个功能室。全县8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司法所融合建设,采取一室多用的方式设置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
“综治中心主要解决群众身边的大小事。”马雅蓉说:“现在群众办事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只要进了综治中心这扇门,就能帮助群众解万事。”
打造一站式解纷“终点站”
今年2月,峨山县一企业厂区内,工人与拆除设备人员激烈对峙,冲突一触即发。这场危机源于2013年大股东马某某与某公司签订的《投资协议》未履行,拖欠税费、场地租赁费及未清缴税费等问题,让矛盾不断激化。
峨山县综治中心接到消息后,24小时内迅速响应,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常驻部门县司法局、县人民法院和轮驻律师、县卫健局进行调解,构建起“1+N”立体化处置体系。经5轮调解,历时14天攻坚,拖欠的税费、租金等历史遗留问题一次性解决,最终成功化解这起长达十年的矛盾纠纷案件。
“针对受理案件,能当场处置的当场处置,不能当场处置的,按照‘吹哨’‘派单’工作机制,特急事项随到随办,1天内反馈;紧急事项加快办理,3天内反馈;一般事项办理后5天内反馈。”
“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中心整合各部门力量,构建‘1+5+N’模式,采取‘常驻+轮驻+社会力量入驻’的方式,通过部门共驻、资源共享、矛盾共调,实现‘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解决问题。”马雅蓉介绍,“高效的受理效率,让峨山县实现对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法治引领护航基层治理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强化法治意识,善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
“峨山综治中心有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五个常驻部门,县综治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在线立案、司法确认等专业化服务。”峨山县人民检察院入驻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各法治部门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依法各司其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以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目前峨山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综治中心,构建起多维度风险预警体系,联合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搭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平台,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彰显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力度。”
综治中心既是矛盾化解平台也是法治教育阵地。峨山县打造了“普法讲师团、法治副校长、法律明白人”三支专业队伍,进社区、进校园讲清法理、讲明事理、讲透情理。今年以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30场次,覆盖群众达8000余人次。
如今,“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这一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综治中心已经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调节站,和化解群众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持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高丙芸/文、峨山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图)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