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禁毒,刻不容缓。云南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如同中缅边境的“国门锁钥”,既是商贸往来的通道,也是跨境毒品犯罪的“高危前线”。近年来,西双版纳法院以“雷霆之势”严惩毒品犯罪,通过“一案一策”精准打击、机制创新源头治理、宣传普法凝聚共识,构建起“打击-防控-教育”三位一体的禁毒司法屏障。
出招“毒货车”伏击战
为了让毒品能够瞒天过海流入内地,毒贩们花样百出,只为提高“贩毒KPI”,看执法人员如何“见招拆招”。
2024年7月,一辆鄂牌空载平板拖挂车驶入打洛口岸货运通道,打洛海关在检查时发现,这辆拖挂车底盘轮胎连接轴孔洞内隐藏了蓝色胶带包裹的毒品可疑物。根据线索,侦查人员按照该车原定路线,将车行驶至贵州省六盘水市某停车场停放。2024年8月1日至3日,荣某、华某在藏毒车辆停放的停车场伺机接取毒品,最终荣某在掏取毒品被抓获,华某也在接应时落网,最终查获所藏匿的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俗称“麻古”)净重1804克。经法院审理,以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荣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十万元;以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华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因地理位置靠近边境,西双版纳作为毒品过境地特征明显,法院审理案件中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较为集中,占毒品案件数的90%。西双版纳法院严厉打击境外毒品渗透犯罪,五年来共审结毒品案件771件,结案率97.72%。针对走私、贩卖、边境大宗运输毒品等源头性犯罪持续加大从严惩处力度,审结万克以上毒品案件130件。
跨境“毒包裹”拦截战
2021年5月,西双版纳进入雨季,潮湿闷热的中缅边境线上,一起跨境毒品贩运正在酝酿。
俄某邀约远某、刀某分工合作,将毒品从中国境外运到239边境线附近林地,并指挥宰某、康某接取毒品,再交由燕某(另案处理)通过快递店寄出。装载了“毒包裹”的快递货运车辆在途经西双版纳大开河边境检查站时被查获,民警当场从燕某邮寄的包裹内查获毒品海洛因2块,净重699.1克,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2块,净重976.9克。参与共同犯罪的宰某、俄某、康某先后于边境落网,刀某、远某被缅甸警方抓获后移交中国警方。经法院审理,依法认定俄某等5人犯走私、运输毒品罪,判处主犯俄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分别判处远某、刀某、宰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判处康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毒包裹”拦截战并不以在一线截获毒品而结束,依法开庭审理宣判的工作,又是司法审判人员与毒品犯罪博弈斗争的新战场。西双版纳法院牢牢把握毒品案件审理质量生命线,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原则,规范审判程序。同时,不断探索源头治理机制创新,发挥职能积极融入基层综治中心建设,针对毒品犯罪案件审判过程中发现的新趋势、新动向及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治安隐患和漏洞,及时向相关部门行业发出司法建议书。努力把每一个毒品犯罪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铁案同时,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预防犯罪发生。
净化“毒窝”清除战
当“朋友分享”成为伪装的陷阱,青少年正需要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毒防线。
2023年12月1日至5日,被告人天某多次容留未成年人甲某某等人在自己经营的“哈市工作室”内吸食毒品甲基苯丙胺片剂。12月5日,天某在其工作室内被公安民警抓获。经景洪市法院审理后,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被告人天某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容留他人吸毒行为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毒瘤,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的行为更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触犯法律底线,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为彰显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坚决遏制毒品蔓延的决心,西双版纳法院深入推进“禁毒宣传进万家”活动,将毒品犯罪相关法律法规送进社区乡村、抵边村寨和学校,以开展巡回审判和法治宣传的形式,让群众直观地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积极参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选拔9名优秀干警担任9所州属学校法治副校长,为未成年人展开司法守护之翼。
未来,西双版纳法院将坚持以“铁腕审判”斩断跨境毒链,持续探索创新机制筑牢禁毒防线,以普法宣传凝聚全民共识,为边疆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法治屏障。(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