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方兴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全时在线”的“三全”环境整治模式,聚焦环境提升,从细节出发,向精准发力,探索社区环境既提“颜值”又增“内涵”的全域向“美”而行新路径。
全民参与,从“风景美”到“风尚美”
践行共治共享理念。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委推动、支部行动、网格带动、党群联动”工作模式,通过红色力量串联起生态保护的“责任链”与“情感线”。“四会并进”聚合资源,以社区党建联席会、共治理事会、志愿服务联合会、社会组织联合会为载体,广泛发动共建单位、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在职在地党员、志愿者等力量,以“党建引领聚合力・植树造林添新绿”志愿行动为抓手,多次在方兴湖、塘西河组织开展公益植树活动,辖区多家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师生及热心志愿者近1200人次热情参与,建设美丽方兴正成为全社区的共同价值理念。
落实群众参与理念。组建以居民区党员为主体的志愿队伍,党员带头参与巡河活动、景观道路河堤清洁等河道治理行动,在塘西河、方兴湖开展主题活动20余场,300余人参与清理河道,总长约20公里,清除垃圾杂物400余处。同时,社区推进河长制进校园,组织辖区中小学近200名学生参与河湖保护宣传,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利用微信群、电子屏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爱河护河知识、河长制相关政策,鼓励群众参与河湖保护志愿服务。如今,巡河护河已从少数人的坚守成为全民共筑的生态防线,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口号变为日常行动。
树牢民生为本理念。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建立“居民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以全员“动”、全域“清”、全面“净”为目标,紧盯沿街商铺、背街小巷等环境卫生整治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拉网式全面清理,消除卫生死角,提升人居环境。发挥社区物业行业党委引领作用,实施物业服务“六心”提升行动,组建由党员、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居民志愿者、物业人员构成的“红色管家团”,以“随手拍”“群内报”等方式及时排查、发现问题,创新开展“旧物换新生”“文明楼栋评选”等特色活动,畅通“生命通道”,焕新小区面貌。
从挥锹培土的植树节,到弯腰拾秽的巡河日,再到共建共享的文明楼栋,方兴社区的全民行动让生态之美从自然景观延伸到人文风貌。越来越多的人将环保意识转化为举手之劳,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这场环境整治的接力赛,汇聚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
全域整治,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邻里花园“开窗即景”。针对小区内部绿化缺损、黄土裸露以及绿地、绿化带养护不到位、环境不整洁等问题,社区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居民志愿者,根据各小区的现状条件和规划定位,打造出多处集生态功能、社交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清新自然的小区“邻里花园”,让居民群众开门见绿、推窗见花,并以此打造为契机,开展“自然教育实践”“变废为宝”“我的美丽家园”等睦邻活动。小区曾经堆满杂物、昏暗杂乱的架空层,摇身变为邻里交流的“共享客厅”;小区荒芜空地经辖区企业认领管护,如今成为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金角银边”焕活边角。针对沿边街角、代建代管区域,社区见缝插绿、打造与周边道路、建筑、景观和谐相融的景观小品,挖掘城市空间潜能,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因地制宜实施改造 32处边角地块,有效利用城市“边角料”,力争让居民群众“转角遇美景”“随处见风景”。同时以“金角银边”项目为抓手,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融、难题共解,将辖区闲置边角地、卫生死角转化为便民惠民的“幸福角”。在湖北路与扬子江交口西北侧,社区深度融合周边环境与人居需求,积极争取区级资金实施“街头游园 +充电站”于一体的改造提升,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地块正迎来新生。
空置绿地花漾新生。社区对已征未用且纳入社区管养范围的空置地块,社区聚焦“城乡环境整治提升”这一主线,推行“生态覆绿 +扬尘管控”双维空置地治理策略。针对普通空置地块,采用草籽播撒与环保绿网全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实现生态修复与扬尘抑制;针对毗邻居民区、行政办公区的重点地块,则规模化播撒格桑花等观赏性花种,打造季节性花卉景观带,推动城市微空间品质升级。此外,管养团队定期开展植被补种、景观修剪等专业化养护作业,确保绿化景观的长效美观与生态效益,形成“分类施策、精准治理”的生态治理示范样板。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藏在每一块闲置的边角地。社区以“用活边角地、激活微空间”为破题点,将全域整治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抓手,通过分类施策让“被遗忘的角落”变身居民“家门口”的打卡点,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的全域焕新。
全时在线,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网格包联长效“绣花”。实行“包联负责制”,社区班子成员包联居民区、居民区“两委”成员包联网格、综管队员包联路段。围绕环境卫生、街面秩序、道路交通、城市设施、安全隐患、生态环保、文明守则等七个方面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发现解决网格内各类问题;推行全域门责,联动部门齐抓共管,扫盲点治痛点攻难点,“门前三包”违规率降至63%,有效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创新设置街区党支部,推动成立街区自治委员会,积极拓宽社会参与渠道,以“双提升”例会、街区议事会、暖“新”议事会等为载体开展“问需问计问效”活动,推动商户、居民共治。招募“市民街长”,建立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回馈机制,“随手拍”案件办结率98%。强化“回头看”督查机制,紧盯整治重点问题,将整治“难点”变环境“亮点”,确保环境整治建管并行、长治长清。
“三化协同”精细治理。针对社区管养范围内1300余亩空置地治理,社区构建“责任公示-日常巡查-督查考核”协同治理机制。一是责任公示制度化。制定管理责任公示牌,明确标注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督电话,同步公示职责清单,自觉接受市民群众监督。二是日常巡查常态化。将空置地纳入大共治网格体系,科学设置巡更点位,建立管养单位“每日巡查打卡”机制,明确巡查频次、问题记录等任务清单,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三是督查考核精细化。建立管养单位量化考核标准,厘清城管执法、管养单位等主体权责,将巡查责任细化到具体人员与点位,联动多部门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精细化管护网络。
科技人力融合共治。社区建立“人工巡查+智能感知+数字处置”运行机制,让治理有“智”,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精度”。综管队员执行24小时全天候响应制度,依托集成拍照、定位、语音录入功能的智能手持终端,实现问题实时上报。创新部署城市智治应用场景,构建“无人机空中巡检+车载设备地面巡查+ AI中枢智能分析”立体化感知网络,确保治理覆盖无死角;高空鹰眼探头通过高清视频监控,对在建项目施工规范及空置地块环境卫生实施远程监管;雨污分流智能监测设备可自动感应管道水位及流速,推动排水管理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治”转型升级;智能街面非现场执法系统基于街区监控,遵循“721”工作法,构建“云上宣传引导-先期柔性劝诫-精准执法整改”处置流程。所有场景数据统一接入智慧治理平台,通过“巡查发现-分级派单-限时处置-跟踪结案”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天上巡、地下查、实时管”的一体化智治目标,保障社区环境品质长效提升。
方兴社区通过“三全”环境整治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仅让社区环境焕发出“美美”新颜,更让居民收获“满满”幸福。未来,方兴社区将继续深耕“三全”模式,打造“净优亮美”的宜居环境,用精细化治理成就社区环境蝶变,让整洁街巷、烟火温情与文明秩序交织成诗,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文:胡星月、王倩
来源: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