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肥东县用“活”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05-21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彭红玲

“杀青一周,首款预告片已出,先睹为快!”近日,电影《决战黄疃庙》制片人郑辉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影片的最新进展,这是安徽省肥东县以本地红色故事为原型拍摄的第三部红色电影。

电影《决战黄疃庙》剧照

纵观肥东红色电影的创作之路步履铿锵。2019年,肥东县首部红色电影《瑶岗1949》开机拍摄,2021年在全国公映;同年,第二部红色电影《双山阻击战》开拍,2024年全国公映;2025年,第三部红色电影《决战黄疃庙》开拍,日前杀青。

短短7年,一个县城连拍3部红色电影,这种现象放眼全国也属罕见。在郑辉看来,这得益于肥东县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当地对红色基因创新传承的高度重视。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见证地,肥东县的红色资源时间跨度大、类型丰富,覆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据统计,该县现存红色遗址旧址46处,其中10处被列为等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肥东县持续创新打法、功法,一体化推进红色资源挖掘、保护、管理和利用,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奔腾不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影视+文旅,红色文化IP“亮”起来

在红色故事发生地拍电影,既能增强观众历史认知的沉浸感,引发情感共鸣,让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又能展示地方文化魅力,吸引观众实地打卡,激活当地文旅消费市场。

这正是肥东县创新“影视+文旅”打法,擦亮红色文化IP,让文化“流量”成功转化为文旅“留量”的关键所在。

如何让地方文旅元素搭上电影列车,实现内容共创、流量拓展、场景赋能的闭环发展?电影创作中,肥东地方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郑辉介绍:“我们在电影画面里精心安排了张集牡丹、贡鹅,管湾国家湿地公园,‘梁园三绝’等肥东特色元素,这些元素既丰富影片视觉效果,也为肥东文旅事业宣传推广,让观众对肥东充满向往。”

拍摄过程中,令郑辉惊喜的是,团队、围观群众、网红拍摄的电影花絮短视频、直播,成为肥东县拓展文化“流量”的利器。全网总浏览量突破1亿次,直播间高峰期同时在线人数达20万+。很多网友被拍摄场景吸引,纷纷询问拍摄地点并表示想参与演出,不少新疆、东北、浙江等地的网友,专程赶来剧组探班,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消费的激增。

比花絮更“火”的是正片。电影《瑶岗1949》多次登陆央视电影频道,并成功入选安徽省“看电影学党史”庆祝建党百年优秀影片展映名录。电影《双山阻击战》,在全国农村院线排行榜名列第一,入围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五届亚洲华语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电影《双山阻击战》首映礼

伴随电影的走红,肥东文化元素走向全国,走向亚洲,红色肥东文化IP越擦越亮,承载信仰之光的电影拍摄场景,展现文化之美的电影画面,吸引越来越多游客走进肥东,感受这片红色热土的独特魅力。

“景点+线路”,红色旅游“火”起来

初夏时节,走进肥东县瑶岗村,青瓦白墙、绿荫掩映的村容村貌令人赏心悦目。修旧如旧、展陈新颖的红色文化展馆内游人如织,好一幅“红旅”融合的动人画卷。

游客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红色基因生生不息,红色殿堂熠熠生辉。1949年4月初,陈毅、邓小平等率渡江战役总前委机关进驻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瑶岗成为千里战线百万大军的指挥中枢。1985年8月,肥东县在这里建立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相继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长三角红色旅游研学示范基地等称号,入选建党百年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量约 15万人次。

40年后,创新融合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依托纪念馆,肥东县打造了瑶岗红色美丽乡村,投资3.8亿元,建设占地101.44公顷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文化生态园,并整合瑶岗红色美丽乡村、撮街、肥东科创中心等资源,打造集教育、体验、度假于一体的红色文旅综合体。

从纪念馆出发,肥东的红色旅游景点遍地开花,走出安徽,走向全国。“这条路走对了,以往寂静的村庄,现在成了热闹的网红打卡地,不仅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还刺激了乡村消费。‘五一’期间,农场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学习参观,都夸我们这里的红色资源用得好。”肥东县众兴乡先锋社区党委书记任晓敏感慨地说。

任晓敏所说的农场名叫先锋农场,是肥东县依托“肥东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合肥地区早期党组织重要发源地”“合肥地区团组织创始地”三张名片打造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集红色场馆、农业实践、餐饮民宿、露营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年接待游客量约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00万元,带动周边30多人就业,年增收约 50万元,成为安徽省“红绿”融合发展的典范。

从“红旅”融合到“红绿”融合,多业态融合发展只是肥东县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利用迈出的第一步。近年来,肥东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建成红色景点10余处,构建了一幅红艳艳的“富春山居图”,更以“4条彩线”串珍珠,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开辟安徽省首个交旅融合通道,贯通先锋农场与高速服务区,让过往游客感受“下高速即达景区”的便捷;开通合肥市首条党史公交专线,串联合肥市区与合肥党史馆,让合肥市民“坐着公交”去学党史;拟建撮渡古道,连通纪念馆与撮街,让红色记忆与市井烟火交相辉映;点、线、面结合推出四条旅游线路,打造30分钟红色文旅生态圈,促进肥东文旅产业全面提质升级。

2024年,肥东县成功入选安徽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年游客接待量达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8%。

“科技+创意”,红色教育“潮”起来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渡江战役、飞夺泸定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文化生态园的VR党建教育馆内,借助“5G+VR”技术精准打造的12场关键战役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烽火岁月。

“太逼真了,我仿佛穿越到了1928年2月的汉口,看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的英勇就义,深刻感受到英雄的铮铮铁骨与信仰光芒,这种震撼远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游客张女士激动地说。

当科技为红色文化插上创意的翅膀,那段峥嵘岁月正以更青春的姿态飞入当代人的心田。“我们打算进一步完善军事体验,引进情景演绎、红色研学、亲子乐园等业态,通过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让红色教育更鲜活。”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文化生态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建设中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文化生态园

伴随红色教育新场景的不断涌现,新模式也层出不穷。“我叫童汉章,光绪二十三年出生于合肥东乡童小郢……”“我是崔筱斋……”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读大学生席新蕾与好友一起在家门口体验了一回红色剧本杀。

以红色历史和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典型青年代表为原型,先锋农场创新打造了安徽省首部党史学习教育和乡村振兴主题红色剧本《辉映东乡》。“剧本上线美团后,体验人数已近6000人,大多是年轻人,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新颖的党史学习方式。”任晓敏高兴地说。

新课程同样受欢迎。肥东县开发的《红耀瑶岗》《运筹帷幄定江南》等红色课程,让党员群众看得有趣味、学得有滋味。“童心颂党”“清明祭英烈”等沉浸式研学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

近年来,肥东县正以不断创新的教育形式,让红色教育“潮”起来,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索,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入脑入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红色沃土,做好‘红色+’融合文章,打造更多精品红色文旅项目,培育新业态,构建新场景,积极拓宽红色旅游发展赛道,引领肥东文旅加速迈向‘千万人次、百亿产业’目标。”肥东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彭红玲

来源:肥东县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