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小满悄然而至,夏天一点点丰腴起来,暑气蒸腾的时节,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的云南屏边却温润舒适,万物小得盈满,美好恰逢其时,走进“滴水苗城•康养屏边”寻觅生活的惬意与圆满。
屏边三景交融,谱写山水人文之诗
屏边,一座会呼吸的山水之城,滴水苗城民族风情浓郁,被云雾环绕的大围山恍若仙境,百年人字桥从峡谷横穿而过,山水掩林间,古朴的苗寨村落错落有致,步步如画,处处皆景。
穿过巍峨的牛角寨门,进入美丽又神秘的苗族古寨滴水苗城,苗文化中心犹如一座恢宏的宫殿,围绕着苗族文化中心,融水寨、滴水寨、临水寨、玉水寨、郦水寨、悦水寨、云水寨、汇水寨,构建出“一心八寨”的苗族特色景观。
当城市被烈日炙烤,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却以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执着地为屏边筑起一道绿意盎然的清凉屏障。晨曦初现时,大围山云海翻涌如浪,将山峦染成梦幻的水墨色,数条瀑布自峭壁倾泻而下,似银河倒悬,撞击在岩石上溅起碎玉琼花。这里是徒步爱好者逃离城市喧嚣的理想秘境,游客白航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踏上充满野趣的探索之旅。“穿过超刺激的窄吊桥、爬树屋、触摸原始森林的厚厚苔藓,在山间大口吸氧的感觉很自由。”
在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百年滇越铁路“人字桥”默默矗立,它集结了滇越铁路的卓越设计和独特美学价值,现代化的桥梁结构与古韵新姿交融的滴水苗城共同绘制出山水人文的立体画卷。
苗乡风情交织,打造康养旅居秘境
北纬23°是屏边的旅居密码,这里年均气温在17℃左右,四季温润如春。作为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丰富的药材资源蕴育民族独特药方,屏边民族医药诊疗技术自成体系,苗医苗药世代传承。近年来,屏边将生态资源与康养产业完美融合,为旅居者打造出“森呼吸、药调理、慢生活”的全维度健康体验。
以滴水苗城为核心,围绕食养、身养、艺养、居养四大康养系统,打造美食街、民族医药体验中心等多重康养业态;依托中国•云南苗医药博物馆、“苗十三”康养医疗中心、中药材种植基地、天然温泉打造养生保健、慢性病疗养、康复理疗、药浴温泉疗养等特色鲜明的民族医药康养体验区;融合1903国际步道、大围山森林步道、牧羊河滨水休闲步道等运动场所,定期举办大围山越野赛、国际摩托车障碍赛、“大围山杯”乒乓球赛等康养赛事,打造出一条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为目的的康养运动游憩长廊。
来自吉林长春的崔阿姨在屏边旅居后就舍不得走了。清晨,她漫步在大围山原始森林,在“森呼吸”中净化肺腑;午后,走进特色药浴馆,感受“药调理”带来的由内而外的滋养;夜幕降临,苗历广场上篝火冲天而起,橘红色的火焰映照着人们的笑脸,崔阿姨跟当地居民手拉手围绕篝火跳起欢快的圆圈舞,沉浸于“慢生活”的闲适。“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还会去‘民族医药一条街’赶街,让苗医现场为我‘望掌诊疾’。”崔阿姨笑着说。
在唇齿留香间,解锁小城风味密码
一方水土,孕育一番风味。灵秀的山水孕育出“食材宝库”,屏边美食荟萃,处处充满烟火气。春回大地时,屏边的山林便成了天然的“野菜集市”。刺脑包顶着鲜嫩的芽尖,带着山野特有的清冽;苦巴勾舒展着深绿叶片,微苦回甘间满是春的气息。这些时令珍馐被巧手烹制成羹汤或凉拌小菜,为餐桌注入山野之气。而鳝鱼米线的醇厚鲜香、鸡糁的嫩滑爽口、连渣捞的豆香四溢、白河凉鸡的酸辣开胃,每一道都是镌刻在屏边人记忆里的乡愁。最令人称绝的是老猪脚,文火慢煨数小时后皮质软糯、肉质紧实,连老饕都感叹“不吃老猪脚等于没来过屏边”。
盛夏时节,屏边的荔枝也“甜蜜上市”。生长在崇山峻岭中的荔枝,沐浴着河谷中的阳光,被山泉水滋养着长大,果肉如凝脂,汁水似蜜糖。微风吹过荔枝林,满山尽是荔枝香,游客穿梭于荔林间,亲手摘下这份夏日甜蜜,在果香中体验田园野趣。
漫步在屏边的街头巷尾,用芭蕉叶包裹的彩色花米饭散发着植物清香,引得游客驻足。“这像是把彩虹揉进了米饭里,好浪漫!”来自上海的旅居客陈女士举着相机记录,“吃一口,就记住了屏边的温柔。”这些藏在烟火里的美食,既是生活智慧的结晶,更是叩开小城文化的密钥。
正如小满时节,万物并非极致圆满,却自有一番恰到好处的丰盈。在屏边的旅居时光,有的是山水间的悠然自得,是文化里的深度浸润,是生活中的点滴温暖。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小得盈满”的智慧,等待着每一位旅人,来此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意篇章。(蒲兴南/文、邹昌城/图)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