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黑石渡镇,一株株被誉为“中华仙草”的霍山石斛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引擎”。近年来,黑石渡镇以石斛产业为核心,通过大棚种植技术创新、林下观光文旅融合、民宿集群辐射带动,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富民强村的金山银山。
技术赋能,激活“家门口经济”
走进清潭沟村的大林公社药植园,60余亩智能温室大棚内,石斛苗在精准调控的温湿度环境中茁壮成长。通过引入智慧农业系统,大棚可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的实时监测与自动调节,石斛生长周期缩短至3年,亩产值突破10万元。该基地负责人程志介绍:“我们采用‘林下仿野生+大棚育苗’双模式,既保障药材品质,又提高产量,今年已带动周边120余名村民就业。”
在技术赋能下,黑石渡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依靠“公司”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加上“基地”独特地理环境和示范效应,以及“农户”积极的种植热情和适度规模的灵活性,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回购”的“四统”模式,实现企业、地方、农户共同受益。目前全镇石斛种植面积达2600余亩,年产值超3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村民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生态康养,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在黑石渡镇六万寨的云雾深处,返乡人才程先政打造的九草霍魁石斛庄园,已成为长三角游客的“养生秘境”。游客们穿梭于松林间的石斛种植区,体验采斛花、品石斛汁的康养之旅。黑石渡镇依托“石斛+茶谷+竹林”资源,打造“六万寨—大林公社—九草霍魁”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九仙尊石斛旅游文化谷、霍山石斛原种保育基地等10余个农文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
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步发展,林下经济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显著。清潭沟村村民刘波感叹:“以前荒山无人问,现在游客来拍石斛、看候鸟,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土鸡蛋、瓜蒌籽、菜籽油都成了抢手货!”据统计,2024年全镇农特产品销售额达1000万元,其中石斛衍生品占比超60%。
民宿集群,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推开窗就是六万寨的云海,出门能赏石斛花,这样的民宿谁不爱?”在斛韵山水居,来自南京的游客李女士赞不绝口。黑石渡镇以石斛文化为内核,盘活闲置农房10余处,打造“石斛主题民宿集群”,涌现出山茶民宿、迎清居等特色品牌。2024年,全镇民宿入住率达75%,年营收超5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销售竹笋、土鸡等农产品200万元。
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还催生了“石斛宴”等特色餐饮。斛乡云居经理杨杰介绍:“一道石斛羊肚菌老鸭汤能让游客记住乡愁,我们现在每月食材采购费就超2万元!”目前,全镇大力开发石斛药膳、石斛酒等10余种衍生产品,逐步形成“吃住游购”一体化产业链。
如今的黑石渡镇,石斛花开满山野,民宿灯火映星河,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黑石渡镇党委书记徐呈江表示:“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深化‘石斛+科技+文旅’战略,持续擦亮‘仙蔬小镇’金色名片,以石斛为‘笔’,书写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崛起的时代答卷。”(霍山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