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这个馆,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温老从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工人,成长为一名享誉全国的作家的传奇人生,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艺熏陶,收获强大精神力量。”4月26日,肥东籍著名作家温跃渊文学艺术馆在安徽省肥东县职工文学艺术馆开馆,迎来首批参观者,从事安徽文艺理论研究工作的王业芬参观后感触很深,“‘五一’期间,我还要带孩子再来看看。”
温跃渊现场致辞(彭红玲 摄)
温跃渊,1941年出生,15岁当工人,17岁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4年从事新闻和文艺工作至今。现任安徽省报告文学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温跃渊著作等身,一生著有《小岗纪事》《小岗风云录》《见证小岗》《沈浩与小岗》《人民村官沈浩》《怀念沈浩》《沈浩故事》《刘明善三部曲》《扶贫教授何家庆》《梵音袅袅绕青山》《文坛半世纪》《故土难舍》《雪域孤旅》《临河小镇》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27部,影响深远。其中,8部著作是他耗时40年,专为小岗和沈浩创作的作品。
2008年,温跃渊被小岗村授予001号荣誉村民。2014年,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退休后,他仍旧笔耕不辍,凭借对文学的热忱和赤子之心,成为合肥乃至安徽文坛的“活地图”。
温跃渊介绍展陈作品(彭红玲 摄)
“我就想把自己保留的一些文件和文学资料,献给家乡,为家乡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开馆仪式上,温跃渊深情地说。
整个展馆采用双线并行的布展策略,一条以“时间轴线”贯穿展墙,系统梳理温跃渊的生平历程;另一条以“实物陈列”为核心,通过“不忘初心”“书写小岗第一人”“名家信件”“当了一回报纸总编”“名家合影”“编辑《中国歌谣集成》”“请郭老和茅盾题写刊名”“痴心不改”“捐赠书画陈列”等9个主题展柜,精选其手稿、藏品及代表作进行场景化展示,让观众得以窥见其创作脉络与时代印记。
馆内展柜 (彭红玲 摄)
“一路看来,他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说郭沫若和茅盾的题词,贾平凹的书信以及中组部的表彰,对一个普通的工人来说,这些都很不容易。希望喜爱文学的读者们都能到馆内参观,从温老的身上汲取奋斗精神。”《清明》杂志主编赵宏兴观馆后感慨地说。
合肥市书协副主席、肥东县文联原主席张业建表示,借开馆之际,温老将凝聚自己毕生心血的手稿和珍藏无偿捐献给家乡,充分反映了他情系家乡,报效家乡的浓厚情怀,令人敬佩。此次温跃渊文学艺术馆的开馆,不仅为肥东增添了一处文化场所,也为肥东人民树立了一个励志的榜样。
文:彭红玲
来源:肥东县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