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民生福祉,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肥西县民政局主动作为,指导多家社工单位深入全县各乡镇,持续举办了88场系列大型专题活动,受益群众达1.8万人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民生政策宣传、地名文化普及、移风易俗倡导,同时融入全民运动会、敬老爱老关怀、节日庆祝以及大型义诊等板块,为乡镇居民送上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与贴心暖心的民生关怀。
政策入村居,民生保障添助力
在民生政策宣传活动中,社工单位工作人员深入乡镇的各个角落,将政策宣讲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活动现场,民政工作人员与社工们支起宣传展板、摆上资料展台,将低保申请、特困救助、应急安全宣传、居家养老等民生政策梳理制成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图文向过往群众讲解,通过宣传活动,使群众对各类民生政策的知晓率大大提高。这不仅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权益,更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为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福利体系筑牢群众基础,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地名传故事,乡土记忆再升温
地名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信息,承载着人们的乡土记忆,为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肥西县民政局组织本土“老秀才”们化身讲解员,讲述着本地地名历史和背后的传奇。开展地名文化猜谜和演出等活动,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有助于延续历史文脉,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将地名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树正气
开展以“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志愿者深入乡镇街头巷尾、社区广场,以小品、说唱等形式,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等交流方式,借助图片资料,结合实际案例,为居民解读移风易俗意义,分析不良习俗危害,倡导大家树立文明新风尚,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积极参与,活动中以诙谐幽默和发人深省的方式,揭示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对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从而增强了居民的文明意识,促进社会风气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转变,营造文明、和谐、美丽的家园,减少了社会不良风气和矛盾纠纷。
活力满赛场,文体活动促情谊
丰富的文体活动不仅能够充实人们的生活、缓解压力,还能增强团队凝聚力。肥西县民政局组织开展的全民趣味运动会、节日庆祝等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社区氛围。
在趣味运动会上,邻里之间携手参与比赛,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在春节和端午等节日期间,各乡镇的民俗表演活动和传统手工活动如包粽子搓汤圆等,让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既传承了文化记忆,又为居民带来了欢乐和增进情谊,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温情递长者,敬老爱老显担当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肥西县民政局组织大型义诊与敬老爱老活动。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彰显社会的人文关怀。在各乡镇,社工单位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开展各项义诊等助老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医疗咨询与健康护理知识等,耐心与老人亲切交流,为老人讲解养生保健知识,帮助他们提升健康意识,还通过言语沟通宽慰老人,让老年人在晚年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邻里促和谐,社区互助增情谊
“远亲不如近邻”,为深化社区凝聚力,打造“熟人社会”氛围,在各乡镇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社区邻里节大型活动,通过演出和趣味活动等多元互动形式拉近居民关系,弘扬互助友爱精神。促进社区情感联结强化,创新文化传承,激活社区治理。
肥西县民政局通过指导社工单位开展这一系列大型活动,使得民生政策落地有声,文化根基筑牢,服务精准触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这不仅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搭建了群众文化活动空间,还深入实施了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构建多元化、个性化供给体系,有效彰显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发挥了小舞台主体性,在社会文明进步、民生保障等方面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肥西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王广富
来源: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