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的盛会,本届科交会以成果展示为核心、以转化交易为落点,总布展面积20000平方米,线上线下相结合,展示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将举办十场专项对接活动,开展项目路演、交易,促进科技项目落地。目前,序厅、科技引领、产业创新、生态赋能、“双招双引”路演对接以及新技术新产品体验等6个展示对接区已基本就绪,静待各方来客。
据了解,本届科交会邀请C9全部高校、44所双一流高校以及110余家院所参会参展,发动70余家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面向会员和会员单位征集展品。共征集成果4147件,经组织专家遴选,现场展示2578件,实物展品2375件,占比92%。参展单位1501家,其中企业788家,科研团队155个,重点园区30家。
科技引领展区共7个板块,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板块、中国科学院板块、中国工程院板块、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板块、高能级创新平台板块、创新创业团队板块和重点高校板块。参展单位总数378家,省外单位占比70%;展品数1204件,实物(模型)占比65%,省外成果占比74%;首发首展占比28%,国际领先占比18%。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板块,机器化学家展品分外亮眼。它是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通过融合量子化学计算与数据智能算法,集成40台科研机器人与智能化学工作站,覆盖“读-想-做-创”的科研全流程,广泛应用于高熵材料、能源催化剂、发光分子等领域并提升创制效率100倍以上。据悉,当前正在助力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煤化工催化剂智慧实验室、华能集团打造碳中和大模型优化二氧化碳转化体系、中石化通过AI赋能实现聚丙烯材料研发周期大幅缩短,展示了机器化学家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潜力。
中国工程院板块重点展示15位工程院院士团队的意向在皖转化成果71项,首发首展成果占比55%。其中,陈志杰院士团队“CW-10垂起固定翼无人机”为工业无人机领域的标杆产品,采用“复合翼+模块化+智能化”的技术路径;“天驿方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也是国内首个5G网联版自动方舱。该方舱首创5G飞控技术和方舱控制协议,通过5G网络可远程一键启动无人机,进行自动起飞作业、数据回传、返航降落、电池充电管理等过程,可用于物流配送、巡检监测、应急救援等。相当于是无人机的“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人机的“无人”作业。
重点高校板块系统呈现省内外48所国内顶尖学府的351项尖端科技成果。清华大学全球首发的“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借鉴蜻蜓灵活度高、模态转换迅速的生物构造优势,突破了大载重下飞行汽车运输距离受限的技术难题、突破了传统车辆与飞行器的耦合模型,采用分布式多旋翼与阿克曼底盘耦合设计,实现了空中飞行、地面行驶、陆空切换以及飞行与地面无人驾驶等多重功能,解决未来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理想选择。该成果是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团队产学研项目,将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出孵,当前正在合肥注册成立新公司,即将于科交会期间和长三角国创中心安徽中心签约。
产业创新展区包括人工智能板块在内共6个板块,集中展示我省新兴产业“双招双引”重大成果和省外目标招引项目。
人工智能板块,集中展示了AI大模型、AI+行业应用、机器人和脑机接口领域前沿成果,其中华为、科大讯飞、江淮前沿中心以专展形式呈现,约70家参展企业有意向在皖落地。华为与海螺合作,率先在水泥生产场景中落地AI大模型,建设全国首个水泥建材行业人工智能训练中心,打造全国首个水泥建材行业AI大模型。海螺已在集团内部4家公司试点应用“AI大模型+场景应用”双轮驱动模式,为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生命健康板块,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微创手术(MIS)技术持续推广至更为广泛的外科手术领域,中文界面和中文语音提醒,标准化的器械与组件有助于库存管理,并提高手术室整体效率,提供更贴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灵活的配置方案、不断升级的结构设计。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板块,高性能极智超体座舱是首款高性能车规级SOC,性能实测较旗舰芯片高21%,可支持10屏并发、16路摄像头输入,LPDDR5X + UFS4.0黄金存储组合,打造AI极智超体座舱。
新能源板块,华驰动能电力级全磁悬浮储能飞轮模型,在真空且非物理接触环境下,能量或动量存储在高速旋转的飞轮转子中,实现电能到机械能再到电能的转换,运用该技术有效平抑电网波动,可应用于电网侧大功率磁悬浮飞轮储能调频电站、新能源场站调频等应用场景,更适应目前新型电力系统多元化、多变化的需求,积极服务国家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赋能展区,重点展示我省承接成果落地转化政策、园区、人才、平台、金融等支撑要素保障能力,包括重点园区在内共6个板块。
在科技人才板块,安徽华明航空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的CR9综合航电系统智能飞行座舱。CR9综合航电系统是国内首个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航空综合航电系统,改写了欧美企业长达30年的技术垄断史,已经应用到包括中国商飞、电科钻石、辽宁通航等国内多款飞机上。安徽省通过“科创+产业”政策对华明航电进行了持续赋能,投入超5000万元壮大产业规模,培养省级战略领军人才2名、市级英才4名。
科大硅谷板块,国产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款基于自主掌握的世界领先的电子光学技术,所研发的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实现了国内在高端电镜领域“零”的突破。这款台式冷场电镜具有高分辨率、智能化、小型化、低电压等特性,特别是其独特的低电压工作模式,可以避免对样品的损伤,实现不导电样品无需喷金处理,还原样品真实信息。这项技术过去仅为海外少数企业所掌握。国镜仪器长期结合省市重大专项支持,面向半导体中高端制程所急需的电子束量检测装备,进行国产跨代替代,并已和省内厂商完成技术需求对接。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