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抱的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大坪镇,10个村委会(社区),163个行政村如星辰散落于235.49平方公里山林间,辖区最远村落距派出所来回需五个半小时。“面对出警半径大、防控盲点多、服务需求散”的现实困境,2025年以来,大坪派出所立足警务机制改革,高效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规范化建设,让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锻造联合作战支撑力,夯实“一室”牵引核心作用
“辖区有人报警”“滴滴、滴滴……”随着一声急促而响亮的报警声响起,大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迅速锁定警情发生位置。“现场怎么样?是否需要警力支援?”指挥室内指挥长与前端警力实时互动。作为派出所的“神经中枢”,大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下设警务指挥、视频巡查、合成作战、窗口服务、执法监督等部门。根据每日警情的最新部署,指挥室实时分派警情,全面开展研判、防控、处置勤务,让警力调度、队伍管理、后勤保障一体化联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依托指挥室抓获在逃人员2人,帮忙找到走失人员3人,帮助群众找回物品6件。
1月21日,徐某看到自己失而复得的手机时,连声说道:“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回我的手机。”当日,大坪派出所接到徐某紧急求助,称其不慎在街上遗失一部手机。接到警情后,综合指挥室根据徐某的描述,迅速调出相关路段监控,同时指令警力前往现场走访,仅用半小时便锁定了捡拾手机的群众并将物品归还到失主手中。
增强联合履职凝聚力,社区民警80%时间下沉社区
村民因琐事发生纠纷;菜市场摊位被抢;村民家的牛不见了……2025年以来,大坪派出所社区警务队调解矛盾纠纷12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22起,公安管辖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以前,派出所民警就像万金油一样,分工不细,心思不专;现在,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综合指挥室架构清晰,让民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本领域精耕细作。”大坪派出所老民警刘成福介绍说。
所辖箐口村有一对夫妇,在处理家庭和孩子教育上出现分歧,感情亮起“红灯”。得知情况后,民警分别找到双方了解情况、倾听诉求,为夫妇俩分析矛盾症结,耐心劝说双方放下误解,还积极会同社区居委会干部进行多次走访、开展联合调解。通过反复工作,双方同意和解。目前夫妻双方相处和谐,对社区民警的工作一致好评。
社区警务队成立以后,社区民警依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开展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同时,以扫黄赌、道路交通安全、反电诈、除隐患为重点,定期拉网排查村寨、矿山、外来人员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对治安乱象“露头”就打。对于社区内的矛盾纠纷,以调解室为载体,借助镇综合中心、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等工作力量,积极推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依法化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社区治安的“第一道防线”。
锤炼联合打击战斗力,快破小案暖民心
3月3日,大坪镇发生一起生姜盗窃案,接到警情后,综合指挥室通过视频巡查发现2辆可疑车昼伏夜出;情指行发挥情报导侦作用,锁定嫌疑人及其驾驶车辆;社区警务队发挥防控基石作用发动生姜种植户,通过警民微信群收集线索,锁定嫌疑人具体位置;最终依托多部门快速反应,48小时内成功侦破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追回被盗生姜4000余斤,挽回群众损失1.2万余元,实现“快侦快破快挽损”。
警务模式改革以来,大坪派出所案件办理队突出“专职专司”,将一批年轻又具有侦查办案专长的民警集中到案件办理队,专职负责接处警、案件侦破工作,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破案率和破案速度有效提升,“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逐步形成。
在“一室”牵引和社区警务队协同以及大量基础信息支撑下,大坪派出所“三方联动、资源共享、衔接紧密、合成作战”的办案机制得以形成,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全面提升,有效净化了辖区治安环境。(麻栗坡县公安局、文山州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