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近年来,安徽省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9%,居全国第7,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许梦宇
据介绍,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如“天元”量子模拟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进展,自研“天都”试验星实现我国首次绕月编队飞行,无精密掩模版蒸镀技术、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等打破国外垄断,科技创新对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安徽将在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体制新动能上取得新的成效,全力推进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做好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启动量子计算研发平台等建设,谋划实施量子通信网络重大应用工程。
同时,还将建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争创国家磁约束核聚变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天都实验室,推动牵头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持续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争创,推动组建量子通信、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中打头阵、走前列。
在科技攻关突破上,安徽将布局实施一批省级科技攻坚计划项目。遴选5家左右高校院所,探索开展基础研究试点。
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发挥着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的作用。
2025年,安徽将在企业培育上奋力突破,计划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同时,将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建立(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搭建省级服务平台赋能独角兽(潜在)企业成长。并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遴选12家银行研发专属的“积分贷”产品,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加快培育发展量子科技、通用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也是安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主要举措。
2025年,安徽将全面推进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建设,力争全省量子领域企业达100家、专业人才达3000人。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省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标杆场景10个左右。依托“科大硅谷”“鸠兹科创湾”等打造场景创新示范区,遴选发布一批机会清单、能力清单和标杆案例清单。
此外,为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通机制,安徽将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顶尖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
据悉,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于4月26日-28日举办,安徽将高质量打造知名科技展会品牌。
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安徽将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50个。同时加强海外人才引进,探索开展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在金融赋能方面,安徽将加快培育“政府+产业+市场化”的基金丛林,健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省级天使母基金群。健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力争全省科技担保业务不低于200亿元、服务企业不低于5000户。
在推动区域协同方面,安徽将争创合肥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全域创新新格局。同时,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超导质子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
此外,安徽还将围绕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对皖北地区振兴发展的科技赋能。推动“科技+文旅”融合发展,支撑大黄山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文:刘静)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