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一刻钟便利生活圈六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时间:2025-04-15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王靓

在合肥,步行15分钟左右,能做啥?随便找个社区,去逛逛,答案自在心中:去菜市场买菜,去大商超购物,去公园“放空”,去书店“充电”,去医院看病,当然,还可以优哉游哉送孩子上学……4月14日,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获悉,我市打造一刻钟生活便利圈的六项做法,入选商务部《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典型经验做法》。

打通便民生活“最后一公里”

饭店、超市、药店、书店、修补店……三里庵街道杏林社区梅园公寓竖着块展板,其上画了一个以梅园公寓为圆心、周边两公里为半径的“圈”,与民生相关的业态一一清晰标注。居民陈女士算了笔“生活账”:“走个3分钟就是商场、银行、医院,8分钟范围内有菜市场、药店、咖啡店、修补店,15分钟内有社区阅读空间,在家门口,就能满足生活各方所需,太幸福了!”

杏林社区地处三里庵繁华地带,虽然毗邻国购、之心城两大商场,但生活所需总有没覆盖的。2022年,杏林社区被纳入合肥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合肥市商务局等部门结合群众需求建设,秉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从邻里生活、公共服务、文化休闲、全民学习等方面,丰富了“小修小补”“一老一小”等业态设施。

经过几年的建设,杏林社区形成了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打通了衣食住行等个多生活场景的“最后一公里”,“圈”出了居民近在咫尺的便利与幸福。合肥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像这样的幸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全市一共有33个,全市还新建成和改造便民商业网点5000余个,服务居民60万人,带动居民就业10万人,居民满意度达90%。

六项经验做法获得全国推广

从“一城之为”到“全国样板”,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合肥是怎么做的?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了解到,“秘籍”有六点——科学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便民业态、提升菜市环境、为企暖心服务、搭建智慧平台。

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合肥市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规划导则》,并将生活圈建设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制订试点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每年在主城区选择不少于10个社区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累计培育20个品质型社区、2个提升型社区。

大力推动社区便民商业发展,出台政策支持社区商贸中心、超市、便利店、餐饮、家政等业态发展,给予超3000万元资金支持。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通过为补配钥匙、衣物缝补等微利公益业态减免租金、水电费等方式,为“小修小补”延续生存空间。

市商务局、市房产局等15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建成城市阅读空间110个,新增165个小区居民活动中心,打造54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设社区助餐食堂800余个。

深入实施“文明菜市”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建设改造提升158家农贸市场,通过优化场地环境、完善公共设施、强化综合管理、拓展服务功能等,推动菜市场提档升级。灯塔菜市、金星和园菜市等99家“品种丰富、干净卫生、功能齐备、管理有序”的菜市场获评全省星级文明菜市。

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整合48个部门、31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累计办件量超24.7万件。同时,简化店铺开业手续,并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全面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明确18个领域免罚事项592项。

整合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家政网络平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向周边居民提供养老、托育、家政、购物、餐饮、休闲等信息服务,完善社区便民生活圈导视图,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并推进智能快递柜、自助售卖机等智能设施进社区进门店,提高社区商业智能化水平。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