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景迈山,一望无际的古茶林换上新绿织就的衣裳,温润的水汽里氤氲着满满的茶叶清香。作为云南普洱旅游最耀眼的“名片”——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地、4A级旅游景区景迈山古茶林是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林茶共生、人地和谐,成就了独属于景迈山的浪漫。
为守护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普洱市澜沧县公安局惠民派出所在守护古茶林、服务游客的工作中,深耕景中有“警”新模式,擦亮旅游警务“金名片”,让景迈山不仅有看得见的“松弛感”,更有看得见的“安全感”。
“你好警官,请问咱们大平掌古茶林景区在哪里啊?我们走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你们沿着这条路再往前走2公里左右,会看到一个左转的路口转进去500米就能看到,路口有路标的你们开车时候注意一下。”指路服务是派出所日常工作的冰山一角。
科学合理配置警力,在景迈山上设置警务室,充分发挥景区警务室工作前置的优势,采取“定点巡+机动巡”“车巡+步巡+视频巡”相结合模式,实现高峰守点、平峰巡线,持续强化对旅游景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立体化巡防力度,推动景区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同时,将勤务与服务相结合,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民警辅警主动当起游客的“活导航”,随时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出行、失物招领、紧急救助等优质服务,让游客出门在外也能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2025年春节期间,惠民派出所服务游客4.5万人次,救助车辆50余辆,帮助游客找回遗失物品若干。
“世界遗产景迈山古茶林在我们派出所辖区内,遗产及缓冲区面积19095.74公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自景迈山申遗成功以来,每年到这里的游客达到50万人次。”惠民派出所民警介绍,每逢春茶产出时,都有不少外地企业、茶商到此收茶,人多且独特的地理环境,给社会治安形势带来不小的考验,派出所是直面风险的第一道关口,所以必须做到“快、准、稳”。
定期组织开展接处警规范、法律法规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实现民警与村小组干部之间密切配合,进一步提升派出所应急处突能力和民警执法执勤能力,共同强化秩序维护、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质效,不断提高景迈山治安管理水平,保持近3年来涉林刑事案件零发生,切实筑牢景迈山安全“第一道防线”。
“是你说要收购我家茶叶的,现在我摘好茶叶你又不要……”惠民派出所接到茶农岩某报警,称其与茶商产生纠纷,需要民警帮助。接警后,民警立即驱车赶往现场。经了解,钟某与岩某通过电话沟通收购岩某家的春茶,谁料交易过程中两人却因茶叶品质发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
“大家同为做茶人,做生意实属不易,相互理解一下。”了解情况后,民警组织双方开展调解,通过举例子、讲事实的方式,分析矛盾纠纷对双方的影响。耐心劝解后,双方各退一步,钟某以500元的价格收购岩某摘好的茶叶,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针对景迈山塘石路的特点,在旅游旺季和采茶季,惠民派出所交警中队提前部署,充分利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对道路周边进行优化,采用“人+车+摩托”的方式做好交通疏导及指挥,设置各类道路交通指示牌,积极应对人流、车流高峰,快速疏导过往车辆、行人,全力确保交通畅顺,为游客和茶农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大娘,刚摘下来的茶叶要妥善保管好,卖茶叶的钱也要及时存到银行里面,陌生电话短信喊你交钱都不要信……”惠民派出所民警李润斌一大早就和同事来到茶山上,开启了接地气的普法宣传。民警辅警借助广大茶农采茶时机,发放宣传资料,以贴近群众生活的常用法律为基础,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冒充茶商诈骗”等防范要点,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把“安全套餐”送到茶地里头。同时积极开展“双提升”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努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片叶子”养育了一方百姓,“一抹藏蓝”守护一方平安。在景迈山的茶山上,一支警“茶”小队正用实际行动做实“主防”工作,进一步擦亮忠诚铁军、平安云南、法治公安、新型警务四张“金名片”,让景迈山“生态名片”更加璀璨!(段金蓉、殷湘云)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