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是驱动地区经济飞跃的关键动力,也是衡量区域投资吸引力与市场活力的重要标杆。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法院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优势,从立案、审判、解纷、行政协同、执行五个关键维度施策发力,给企业发展搭建起稳固的司法保障体系,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司法动能。
2024年至今,全州法院审结涉企纠纷案件22672件,平均审理周期仅33.84天;执结涉企案件15418件,执行到位金额达70.37亿元。
精细雕琢立案服务,实现司法服务“零时差”
针对各类企业的起诉案件,全力推动立案流程的提速增效,积极落实“当日审核、当日立案”的工作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涉企案件实现“一站式”快速办理。创新性推出容缺受理机制,对于基本材料完备、仅次要材料存在细微瑕疵的起诉案件,企业只需作出限期补正的承诺,即可先行立案。积极拓展线上立案服务渠道,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细致入微的指导,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的知晓度与使用率得到显著提升,将司法服务“零时差”的目标落到实处。
精心做优审判质效,加固公平正义“天平称”
秉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原则,构建涉企民商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较小的案件,加快审判进度,有效缩短审理周期。依法严惩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聚众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等犯罪,并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界限、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防止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实施审限跟踪管理,全程监控涉企案件审限并进行动态预警,杜绝超审限案件的出现,若特殊情况需延长审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定期开展涉企案件质量评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以维护裁判公正。
精密构筑解纷体系,营造和谐营商“生态圈”
深入探索多元解纷模式,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加强与各类调解组织的合作,搭建起高效便捷的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引导涉企纠纷通过多元渠道妥善化解。企业可据此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解纷方式,降低维权成本。精心选拔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的特邀调解员参与涉企纠纷调解,并持续加强培训,提升其调解能力。大力推进“一站式”解纷服务,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功能,整合调解、仲裁、公证等多元解纷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
精确促进行政协同,激发政企互动“新引擎”
依法妥善审理涉及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不作为等案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对涉及企业权利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合法性审查,维护法治统一和市场秩序,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动力。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通过协调、和解等方式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减轻企业诉累,促进依法行政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
精准规范执行行为,写好权益兑现“大文章”
在执行企业经营性财产时,杜绝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等不当行为,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并依法采用“活封”“活扣”措施,保障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保执行兼顾司法权威与企业发展需求。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困难,积极加大执行和解力度,通过分期履行、以物抵债等方式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力争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严格执行款物管理规定,确保发放规范及时、公开透明,回应好企业对执行工作的最后关切。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永不止步,红河州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持续关注企业发展需求,在司法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举措,为地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薛少倩、罗旋、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