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长丰,乘风

时间:2025-04-07来源 : 人民网安徽频道作者 : 韩震震

今年年初,在各地政府晒出去年发展“成绩单”时,安徽迎来了第二个“千亿县”——合肥市长丰县,也是在这个县,新鲜出炉了安徽第一个千亿产业镇。

风起时,谁能开启加速度?这既是一个机遇问题,也是一个抓住机遇的问题。

在长丰县采访时,两个人讲述的故事,让记者印象深刻,一个是林开新,90后,普通乡镇工作人员;一个是王儒敬,60后,中科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国家自动化协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

一个县域的发展奇迹

60年时间,GDP总量从0.68亿元到1038.64亿元,增长1500多倍,对于地处安徽中部的长丰县,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

即使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丰的起点也不高,1965年建县,是安徽最晚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之一。建县之初,全县人口多、旱涝多,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合肥曾年年开会,商议如何举全市之力进行帮扶。

1994年,长丰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99年,在全省61个县市综合排名中,长丰倒数第7。

然而,就是这个县,2012年摘掉了“贫困帽”,201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第99位。进入“十四五”后,更是创造了发展奇迹。

2021年GDP突破700亿元,2022年突破800亿元,2023年突破900亿元,2024年,长丰成功晋级安徽第2个千亿县,该县的下塘镇,成为全省首个千亿产业镇。

如今的安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合肥也在万亿赛道破浪前行。在各地采访时,很多人感慨长丰赶上了“风口”,同时大家也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长丰?

为什么会是长丰?这个问题很大,但从林开新和王儒敬讲述的故事中,我们能获得一些启示。

一段奋斗的励志故事

90后的林开新,是长丰县下塘镇经济发展办的负责人,2017年到下塘镇工作。

“跟全县其他乡镇比,不管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下塘发展都不突出,就下塘烧饼比较出名。”谈起对下塘镇的最初印象,他用“非常不起眼”来形容,但仅仅7年时间,一切都变了。

2024年,依托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塘镇成为安徽首个千亿产业镇。作为乡镇快速崛起的亲历者,林开新讲述的奋斗故事很励志。

下塘镇的变化,是长丰县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1年,长丰确定了“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此后,工业、制造业就成为全县上下的执着追求。

虽然只是一个小乡镇,但林开新入职不久,也开始参与招商引资,为下塘镇的工业发展寻找破局之路。

“下塘有什么?在合肥市、长丰县的发展规划、产业体系中,我们能做什么?在不断调研之后,我们瞄准了五六个新兴产业。”林开新回忆道。

2018年起,下塘镇的招商引资先后围绕新材料、新能源发力,并取得一些成效。2021年,得知比亚迪准备在国内布局重要生产基地,合肥市、长丰县立即行动、主动对接。

“当时比亚迪准备在安徽布局整车基地,长丰并不是首选。说实话,整车基地对土地面积、地势等要求较高,想满足企业需求并不容易。”林开新介绍,在那之前,下塘被长丰县规划为产业新城,提早预留了工业用地,但距离企业需求差距不小。

难,并不是理由,既然看准了,长丰决定全力一搏。

2021年7月9日签约,项目8月20日动工,中间只有42天时间,尽管相关地块上杂草丛生、水塘交错,还有农家乐在营业,但为了留下比亚迪,长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合肥速度”。

2021年8月19日,就在项目动工的前一天,为解决区域内地势低洼问题,下塘镇协调了1000多辆工程车连夜施工。那一晚,夜空下的工地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壮观场景至今仍让林开新记忆犹新。

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建设到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产值过百亿用时5个月,过千亿用时两年半……2024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一举突破千亿大关,整车产量95万辆,在全市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稳居全国县域第一。

经此一役,包括林开新在内,长丰县上下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满怀,“以比亚迪为龙头,目前我们已集聚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

一颗创新的持久恒心

今年61岁的王儒敬,是中科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也是国家自动化协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0年4月,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正式成立,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共建。

采访中,对于企业落户长丰,王儒敬讲了一个小故事。

智慧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2019年,在安徽省、合肥市的推动下,中科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准备进行相关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在合肥选择项目地址。

“我们跑了几个地方,到长丰时,一下车,县四大班子领导都打好领带站在那里等着。当时一位院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到这个县里准没错,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比给多少钱都重要。”王儒敬说。

虽然刚刚成立5年,但企业直接跟市场、跟用户打交道,王儒敬感慨科技成果转化迈入了“快车道”,他们研究的农业传感器、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等相继走入市场。今年1月19日,“神农操作系统”也正式发布,可以让县域农业生产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科技成果转化,知易行难,王儒敬说,在遇到问题时,长丰县的大力支持,让他们坚信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

在开发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时,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遇到了困难——理论上可以有效运转的3000个机械臂,但跑了很多企业都做不出来。得知情况后,长丰县主动牵线搭桥,介绍比亚迪帮助技术攻关。

2023年5月,比亚迪专班团队进驻智慧农业谷,不到一个月,产品研制成功。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如今长丰县智慧农业的发展,已经让科幻走进了现实:田里布设农业传感器,土壤温度、湿度、养分等数据实时传输;经过大数据分析,灌溉、施肥、除草是否需要、哪天进行,会在日历中自动显示;用户只需点击提示,就可在系统内选择相应机构提供农事服务……

“在为长丰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计划大力推广这个模式,让智慧农业在更多的县域落地生根。”王儒敬说。

在长丰县的采访中,不管是林开新、王儒敬,还是其他采访对象,身上都有一种“张力”让人印象深刻。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又有人人都是主力军、处处都是主战场的实干氛围,这种“张力”源自每个人各自事业的前进,并最终汇聚为县域发展的澎湃动力。

长治久安,人寿年丰。长丰,未来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