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春管时节,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合肥田间地头处处涌动。3月24日,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自2018年以来,合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全国率先组建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助力涉农科研专家把“论文”写进“农田”,把“实验室数据”转化为农业“实物”产出。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组建5批次77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
以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为中心,合肥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先后吸引了来自安农大、省农科院等大学大所和部分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近1000位专家学者加入工作室专家团队。“2024年新组建了小麦种植等19家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我们首次将宠物经济、乡村研学游等农业农村领域新赛道纳入范围。”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合肥市多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先后在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围绕各自行业技术特点,攻关一批关键技术难题。2024年研发农业生产等成果185项,制定标准41个,获得科学进步奖、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等31项。已累计推广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成果转化转让91项。推进首席专家“包县联户”服务,组织开展示范培训,截至目前,已培养农业技术骨干4192人,举办培训班230次,累计培训农民2.3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户5.3万户以上。
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例如,水稻育种专家工作室的“粮饲兼用型”脆秆稻,已规模示范推广5000亩,实现“稻谷粮用、秸秆饲用”的“一稻两用”,亩产水稻达650公斤、鲜秸秆产量达到1.4吨,亩均为农户增收300元。稻虾综合养殖工作室创新稻虾种养新模式,亩均生产优质商品虾产量100kg以上、水稻550kg,综合效益提高20%,亩均增收500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的前瞻性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产出更多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