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将开启

本周日看机器人“集合”炫技​

时间:2025-03-26来源 : 合肥晚报作者 : 张玉莲

智能机器人“集合”,不只是“总动员”,还是产业的“加速跑”。

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将于3月30日开启,在展示智能机器人最新技术成果的同时,将发布一揽子政策措施,计划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速技术转化与商业化应用。

本次大会是合肥市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首场盛会,也是合肥市智能机器人项目的首次集中签约,同时还是国先中心和科大硅谷“心谷联动”的首次亮相。

百亿元产业基金支持

本次大会将发布一揽子措施,计划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3年内投入2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并提供每年1亿元专项补贴,全方位保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现场将成立合肥市智能机器人专家指导委员会。国内智能机器人领域权威专家、头部企业高管与行业领军人才,推动企业协同、场景创新、项目落地等,构建全链条决策支持体系,打造产业链发展闭环,营造研发、制造、训练、测评、应用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大会还将组建产业生态联盟,国先中心与华为、科大讯飞、江淮汽车、联宝科技、阳光电源、江淮中心、埃夫特、乐聚机器人、中科深谷、众擎机器人、零次方等企业完成战略合作签约。通过联合研发、多元应用场景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开会炫技”

本次大会专门设置了互动展区,12家企业共计约20件展品在现场展示,涵盖5款不同型号的人形机器人、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弹钢琴机器人、按摩理疗智能机器人、文旅四足机器人、智能心理筛查机器人等多款产品。

现场汇集一批头部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世武等专家将进行现场分享。

将集中签约一批项目

在本次大会上将签约一批项目,现场将开展县区、科大硅谷重点机器人项目集中签约。众多项目的落地,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彰显合肥市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在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合肥将实施“车机人”协同计划,借助整车厂供应链优势,延伸技术,构建协同创新生态,降本促升级;打造精加工服务平台,依托智能制造优势,根据定制化模块,政企合力为机器人企业降试制成本;建设机器人数据采集和训练场,复刻真实场景,推动模型互通,提升训练效率与泛化能力。

同时,打磨八大领域业务场景,采用迭代模式,构建多场景智慧体系,加速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加速双形态机器人耦合,建联合实验室,突破协同技术瓶颈,制定交互规范提效率;助力标准制定,联合科研机构,打造先进测试平台,对接部委推动国家标准落地。

此外,发挥城市算力池优势,构建算力支撑体系,补贴中小企业,助力机器人大规模训练;营造产业生态,成立多组织,举办多样活动,汇聚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链”起156家企业

筑巢引凤、拓展场景、建起平台……当前合肥把智能机器人产业纳入“6+5+X”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体系,并作为合肥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目前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6家。

从科大讯飞、中科深谷,到哈工图南等核心部组件企业,再到安徽聆动通用等人形机器人整机集成企业,合肥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

为机器人寻找最佳用武之地,为行业需求匹配最佳“智能员工”,合肥不断强化智能机器人的场景供给与开发,围绕文旅、教育、医疗、场馆科普、表演、公共安全等领域,深挖场景应用痛点,谋划集成式场景解决方案,推动智能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先行先试。围绕真实校园场景打造定制化科学教育机器人;在市科技馆打造机器人展厅;依托骆岗公园构建“机器人智慧伴游-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驾驶交通导览”三位一体智能导览体系,合肥通过多场景融合与试点示范,加速机器人技术普及与应用。

同时,合肥规划建设智能机器人共性服务平台,并在包河区、瑶海区及高新区(兴泰金融小镇)规划建设三大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形成产业协同与互补优势,进一步延伸与强化产业链。

推动机器人小镇建设

在合肥,蓬勃发展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正在“多点开花”。未来已来,下一步合肥的这一产业还将如何发展?

记者了解到,合肥以“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为主线,围绕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重点建设共性平台、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其中,将以“一中心、一平台、一测评”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关键支撑体系,即推进建设智能机器人精加工服务中心,重点突破高精度零部件加工技术;构建智能机器人数据训练和采集中心,打造覆盖数据存储、处理、分析一体化平台;搭建智能机器人测评中心,开展智能化水平综合测评等。

在强化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与产业协同方面,合肥将全面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进一步推动“车机人”协同发展及机器人小镇建设,并将持续推动国家级创新平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方面,将围绕“大脑”“小脑”、传感器、伺服驱动等领域持续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同攻关、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未来产业高地。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