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火热的“尔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阿勒泰……闲暇时,董浩经常一个人对着墙上的地图畅想,计划着未来休假时,自己要去的地方。
“前面就是第164个弯了,大家整理一下随身装备,准备下车,后面的路程只能步行前进!”3月11日上午10时许,警车停了在山间小道路口,负责此次边境巡逻踏查的带队民警董浩不断提醒着大家。
董浩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半坡边境派出所二甫警务室民警。这天,他要带着大家巡逻17号界碑,“这里是距离我们半坡边境派出所最远的一个点。”
二甫村地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日照时间短,降水多,湿度大,全年平均雾天超过200天,层积云和地面雾气层层堆叠,形成一片片波涛汹涌的“云海”,二甫警务室因此被村民称为“云上警务室”。
从警务室到17号界碑,全程不过27公里的路程却有173道弯。几年历练下来,董浩对这条巡边路早已熟稔于心。
“年纪轻、社区经验不足,又是外省人,他能做好吗?”2024年4月,原驻村民警因工作调岗,董浩多次请缨,所领导才同意让他到警务室试试。
笔记本上的星辰大海
董浩带大家走的这条巡边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路”,而是数十年间移民管理警察巡逻踏出来的一条便道,有的路段狭窄,只容得一人通过;有的蜿蜒曲折,1公里路10多道弯;有的很陡,几个五六十度的下坡连成片,走在巡边路上,摔跤是常态。
“7年前,我第一次跟着队伍参加巡逻,坐在警车里,手一直紧紧抓着车顶拉手,紧张得头都不敢偏。”董浩回忆自己作为新警第一次巡边的经历。那时的道路全是土路,卫星导航也不完善,每过一段时间,他都要询问身边的老民警,生怕走错了路。
如今,这条巡边路有几道弯、几个坡、几处沟坎,董浩都一清二楚,甚至知道这个弯到下一个弯需要用时几分钟。然而每次驾车行驶在这条巡边路上,他仍不敢有丝毫大意。
“现在这路可比以前好多了。”董浩口中的“好多了”,其实也不过是部分路段铺了水泥,宽度仅能供一辆车通行。
二甫村海拔高、雨水足,落叶、青苔让路面变得又湿又滑,不论开车还是步行都不好走,有几次巡边时,董浩差点掉进沟里。
相比于工作中遇到的危险,在警务室遇到的更大挑战是孤独与寂寞。常驻警务室的民警不过3至5人,每天面对面相处,能聊的话题早就说完了。警务室的院子常常是悄然无声,只有三三两两的虫鸣,为这片寂静添加些许生机。
首都北京、火热的“尔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阿勒泰……闲暇时,董浩经常一个人对着墙上的地图畅想,计划着未来休假时,自己要去的地方。他在日记本上写下对未来的期望,但第一页始终空着,他说:“先守好边,再说其他。”
界碑下的薪火相传
穿过泥泞与崎岖,驱赶走蚊虫,摔几个跟头,当大家气喘吁吁地来到刻着鲜红的“中国”二字的界碑旁时,“祖国”的概念,在这一刻变得格外具象而深刻。
“2019年7月3日,小雨,我第一次看到界碑,虽然去的路上摔了4跤,但还是很开心。”董浩那份在界碑旁油然而生并茁壮成长的荣誉感刻骨铭心,时过多年,仍未褪色。来到二甫村后,董浩想要动员更多青年人传递这份荣誉感。后来,在派出所和村委会的支持下,一支由派出所辅警、村妇女主任、乡村医生、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女子戍边队”成立了。
“界碑是祖国领土和主权的象征,界碑神圣而不容侵犯,守护它,就是守护安宁。”在界碑前,董浩向新加入的戍边队员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阐释界碑设立的重要意义,讲述戍边卫士心系祖国、情注边关的故事。“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但作为一名戍边队员,第一次巡边、擦拭界碑,既激动又骄傲。”二甫村的妇女主任陈夫梭说。
作为半坡乡二甫小学的法治副校长,董浩将日常巡边时拍摄的照片、视频制作成课件。当举办“开学第一课”“法治入校园”等活动时,董浩结合自身经历,生动形象讲解守边、护边的重要性,“女子戍边队”的队员们也热心教育引导身边人。
“警察叔叔,等我长大了,我也去守界碑,像您一样。”今年中国人民警察节前夕,董浩收到了二甫小学学生们精心准备的“惊喜”——50多张卡片上,写满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一句句话语,虽稚嫩,但足够真诚,一颗颗爱国护边的种子悄然种下,深深扎根心间。
云海深处的万家灯火
帮村民寻找丢失的牛羊、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办理社保手续、收麦子、割橡胶……在二甫村,村民们遇到问题,常常是第一时间联系警务室民警,他们像是互相信任的家人。民警发放的警民联系卡就像是穿过云间的信鸽,将民警和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和老婆常年在外打工,老人在家帮忙带孩子,好几次家中有事,都是派出所民警帮忙解决后,老人才告诉我们。”村民张鹏程说。
“看到这些年轻人,心里就觉得暖暖的。”今年1月底,黄奶奶外出砍柴的时候,不慎扭伤了腰,柴火也散落一地。她打通了董浩的电话,董浩第一时间赶到,不仅把她送回家,还把柴火也送了回去。在这里,每一位村民都可以讲出一段和民警的故事。
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二甫警务室秉持“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的理念,先后组建起“防诈骗宣传小队”“爱民实践小队”“志愿服务小队”,累计组织开展集中反诈宣传40余次,筑牢了边境安全屏障。
“不用你知道我是谁,我把那祖国的边关日夜守卫……”又是一个傍晚来临,归来的巡逻队员们唱起了歌,董浩望着村落里闪烁的灯火,巡逻的脚步更加坚定。(人民公安报/文、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图)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