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田间忙。近日,一场场农技培训和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在霍山田间地头陆续开展。当地农业部门通过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手段,为端稳“优粮饭碗”做好农技保障,助力实现“千亿斤江淮粮仓”目标。
王发宏是衡山镇满路桥村的种粮大户。去年,他尝试了县里推广的“再生稻”和机插秧技术,虽然起初心存疑虑,但最后的收成却让他喜出望外。
种粮大户王发宏:“你现在不叫我搞,我都要搞机插秧了,我去年头一年种再生稻,讲良心话,一开始干不相信,我去年平均(增加了)300斤一亩,就再生稻,我今年要搞200亩。”
“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充分利用温、光、水、热等资源的种植技术,通过技术措施使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实现“一种两收”。
此外,霍山县还推广了“一促四防”技术,有效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早衰倒伏、防高温逼熟,增加角果数和粒重,确保粮油作物丰产丰收。
种粮大户王发宏:“说心里话,通过农委这几年给我们培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效益,粮食单产提升了,我们往年只收到(每亩)800斤(粮食),我去年亩产1100(斤),相当的好!还有油菜,我今年油菜确实好,长得满,我敢保证都在300斤一亩以上的油菜。”
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加持”下,霍山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正逐步扩大。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实践,农田生态得到改善,粮食作物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农业绿色发展。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栽培站站长彭绍春:“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技干部和粮油种植大户的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为确保午季粮油丰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霍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