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被称作城市的“毛细血管”,是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2月24日,记者从建设部门获悉,作为改善城市管网关键一环,合肥市排水管网完善项目加快复工推进。今年,全市将谋划梳理城区排水、污水和再生水、燃气、供水、供热、管廊等一批项目,打造健康“地下血脉”。
排水管网完善工程三期推进施工
在老城区青阳路沿线,合肥市排水管网完善工程三期项目正在推进施工。该项目致力于提升区域排水防涝的能力,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周边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阳路雨水主管道汇水区域北至清溪路,南至望江路,西至潜山路,东至合作化路。本次建设的排水管网完善工程三期项目对青阳路(清溪路—贵池路)和贵池路(美家居南门—青阳路)雨水系统提标改造,新建燕莎分流出口,同步对污水、各管线及道路进行升级。
本项目目前已经全面复工。由于地处中心城区,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复工前项目团队执行了多项安全措施,项目部专门组织全员学习“开工第一课”,展开施工部署会,对机械设备等进行检查,以保障施工环境和人员安全。
项目人士介绍,接下来将对青阳路和贵池路原有老的雨水系统按更高的排水标准展开改造。其中,改造道路全长约2.3千米,沿线的主排雨水管道、污水管道设计管径均进行“扩容”。
目前,正在进行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及箱涵施工,其中主排雨污水管涵完成37%,工程计划加快组织建设,力争尽早投入使用。本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区域内雨水系统现状能力不足及汛期积水内涝现象,提高片区雨水系统排水能力至5年一遇,同时提升周边出行能力及居住环境。
实现水质治理和地下管网健康发展
今年起,合肥将积极推动实施“健康管网行动”。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全面规划、建设改造地下管网及其基础设施,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根据相关实施方案,全市共谋划梳理城区排水、污水和再生水、燃气、供水、供热、管廊和设施建设改造等“硬投资”项目,以及管网体检技术导则编制、智慧化监测和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等“软建设”项目,累计超百个。
以排水和污水管网改造提升为引领,综合各类管网改造建设;以不同类型综合管廊为支撑,纳入各类管线统一建设改造,利于实现城市水质治理和地下管网的健康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通过推动实施“健康管网行动”,锚定水环境治理、统筹实施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分类施策解决“马路拉链”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并积极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