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鲁纳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理念,以“1323”工作法为抓手,扎实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命案防控“6+2”专项行动,抓实命案防控源头治理,不断开创命案防控工作新局面,推动平安鲁纳建设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鲁纳乡已连续26年无命案发生,六年来无亡人交通事故发生,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0%,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4%。
建强一支队伍,提升防范化解能力
持续优化三级网格体系,配置一级网格长3名、二级网格长22名、三级网格员469名,发展末端防处“吹哨人”1160名,强化“一支队伍管执法”力量,配备执法人员7名,配置11名法制副村长,11个村治保调解员全部配齐。
完善三个体系,压实命案防控责任
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坚持党政统揽抓落实,健全命案防控乡村组三级组织领导、分析研判、联席会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班子领导挂包到村、站所部门包保到组等工作机制,改变乡镇综治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构建起乡、村、组三级主导,站所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权责一致”的原则,11名班子成员包保到村, 46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组,67名村“两委”成员分片到户,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将综治、命案防控等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把命案防控纳入年度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和作为股所级干部选拔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推动命案防控责任落实。
用活两种机制,筑牢命案防控根基
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按照《曲靖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职责》的要求,依托“两中心”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结,各个环节工作衔接,形成“动态排查与全面排查相结合、统一汇总集中分析研判、按照风险等级和职能职责进行分类交办、跟踪问效及持续稳控、将化解率作为乡对村考核”的调解机制。
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针对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外出务工等特殊情形,依托微信视频,构建起能够实时互动的远程视频纠纷调解体系,有效提升群众对调解纠纷工作满意度。乡矛调中心依托手机APP将各类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社情民意等信息汇总后,经过分派、处理、反馈,形成闭环处置模式,实现村调解员、网格员队伍整合、信息融合和数据资源共享,同时将矛盾纠纷调解窗口前移,变“坐堂调解”为“上门问诊”,变“群众上访”为“调解下沉”,形成了乡村两级调解纵向贯通、专班专人流动调解横向支撑,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聚焦三个转变,前移命案防控关口
守正创新,从常态化排查向精细化管控转变。建立针对十二类特殊群体的排查机制,做到精细排查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所有重点人员全部纳入管控。同时建立健全了教育、服务、帮扶、管控“四位一体”的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制定管控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明确职责任务,确保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色评估,从清单式管理向分级化预警升级。着力破除以往清单登记、台账管理的程式化工作模式,由乡矛调中心对各类特殊群体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对矛盾纠纷按照“红”“黄”“绿”三色进行登记,实行“一色一策”分级分类预警管控。红色:有犯罪前科的35岁—60岁男性大龄未婚青年(含离异单身人员);被行政处罚过的未成年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以及扬言报复社会等人员。黄色: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对象、涉毒人员、邪教人员及信访重点人员等。绿色:特殊困难群体、流浪乞讨人员、“三留守”人员等。对确定为“红色”等次的重点人员,由乡回访稳控小组,每月开展回访、思想稳控、转化帮教2次;对确定为“黄色”等次的重点人员,由乡回访稳控小组,每季度开展回访和思想稳控1次;对确定为“绿色”等次的重点人员,由乡回访稳控小组,每半年开展回访1次。
分类施策,从单纯式思想稳控向溯源式转化变革。对确定为红色管理的重点人员从成长环境、情感、社会交往、性格缺陷及收入来源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救助等手段转化稳控重点人员,切实从源头上预防极端案事件发生。依托重点人员“网格+警格+N”管理模式,对无生活来源或收入较低的重点人员进行开发式送岗和节日慰问;对因情感被纳入重点人员管控的,适时由村组引导其亲朋好友安排相亲;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性格偏执等人员由乡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对重症精神患者严格落实“以医代管”机制。(会泽县委政法委、曲靖市委政法委、云南政法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