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2-10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姚敏

2月10日,在普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张宇向大会作《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法院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普洱市法院坚持依法履职,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保障普洱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激发普洱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全市涉企合同纠纷案件平均结案时间90.12天,排名云南省第二。

《法院工作报告》透露,2024年,普洱市法院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秉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市法院妥善审理合同纠纷案件12972件,同比上升 17.23%。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7030件,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恶意阻工、暴力讨债等涉黑涉恶犯罪,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依法保护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秩序。深入实施《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一条措施》,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高效审执结涉企合同纠纷案件6973件,执行到位涉企案件资金10.75亿元。在力求维护公平正义同时,最大程度减轻对企业影响,对81家企业采取活封活扣,将77家企业及时移出失信名单,为企业修复信用,融资信贷、生产经营排除障碍。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妥善审结涉金融借款、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案件4419件,运用“预查废”工作机制,高效化解金融纠纷案件139件。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审结破产案件7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市场要素高效配置。

同时,全市法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审合一”,全市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47件,审理的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入选云南法院“2023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强化普洱特色农业保护,审结涉茶叶、咖啡等产业关联案件148件,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进茶乡、进企业、进庄园等系列活动,“送法入企”,为普洱老字号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引导本地茶叶、咖啡企业依法维护地理标志、商标、专利等品牌商业价值。有力维护新兴产业秩序,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数据、平台企业等案件74件,保护普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新健康发展。

聚焦护航生态文明建设,擦亮普洱法院“茶法绿网”生态司法保护品牌底色,全市法院审结一审涉环境资源案件160件。以司法审判推动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修复,适用“碳汇”赔偿、增殖放流、补种恢复等方式审结案件17件。深化区域协同治理理念,市中院与北海海事法院签订《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全市法院以人民法庭、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党委、政府为依托,建立13个生态司法保护工作站点,构建“两屏三廊多点”生态司法保护体系。市中院联合普洱市生态环境局编写的“深化拓展‘茶法绿网’生态司法保护品牌,提升环境资源司法审判能力和水平”工作经验,被普洱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典型案例推送至生态环境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案例库。筑牢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屏障,依法化解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保护纠纷171件,深入农家宣讲《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古村落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21期,以司法之力守护古道乡愁。(姚敏)

(责任编辑:君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