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公布2024年1—12月全省45个市辖区空气质量排名,庐阳区PM2.5浓度位列全省第9, PM2.5同比改善率位列全省第5,两项指标均跻身全省“前十榜单”,成为合肥市唯一上榜的市辖区。作为合肥市的老城区,庐阳区始终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创品牌、强内功、树形象,不断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在强化内核上“下功夫”。按照“机制顺畅、部门联动、处置高效”的工作思路,制定《庐阳区夏季臭氧攻坚行动方案》《庐阳区秋冬季扬尘攻坚行动方案》《庐阳区PM2.5攻坚行动方案》,成立专项攻坚工作组,设置区级巡查组、专项执法组、数据分析组三个专项工作小组,按照工作职责全面开展大气攻坚相关工作。依托区政府生态环境例会,建立定期工作调度机制,调度重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统筹推进问题督办和整改,对问题整改不力、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和处罚,全年共发布大气月度通报11期、专项通报16期、提请处罚函5期、督办函5期。
全面排查整改,在削减存量上“做文章”。全面排查辖区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物料堆场、用车大户等各类型大气污染点源,形成庐阳区大气污染点源台账,动态更新。严管重点区域,划定黄牌重型货车禁限行区域和禁止露天烧烤区域,采取强化管理措施。聚焦重点大气污染问题和重点区域,采取人工巡检、无人机复查、专项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通报各类大气污染问题、限期整改,形成问题发布—响应—处置闭环管理,全年共排查整改大气污染问题577个,有效消除一批典型大气污染问题。
赋能智慧治理,在科学治污上“出真招”。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科技治污能力,实现有的放矢、精准溯源,庐阳区相继建设完成33个大气微观站点、11个大气小型标准监测站、4个VOCs监测传感器、2套黑烟车智能识别系统,推进智慧工地、中控系统建设,实施VOCs和臭氧激光雷达走航、大气颗粒物PM2.5源解析精准分析与预警服务等项目,通过“线上千里眼,线下网格员”,建设环境管理“天罗地网”,实现“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庐阳区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