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合肥庐阳区:做优人才服务,打造拴心留才“软环境”

时间:2025-01-23来源 : 中国网幸福庐阳作者 : 彭森磊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做好人才工作,人才服务是关键。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合肥庐阳区健全人才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平台,持续投入、用心用情,深入推进人才服务精准化,打造拴心留才“软环境”。

领导打“头阵” 营造敬才爱才“氛围”

“在庐阳工作生活是否方便?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协调解决?如果有任何需求,请第一时间跟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我们一定尽全力解决。”

近年来,不少庐阳区领导干部定期前往辖区企业、科研院所、学校,与高层次人才面对面交流,了解人才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倾听他们对庐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人才解决“关键小事”。

据悉,区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为人才提供及时、优质、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在合肥庐阳区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

“真没想到领导连我的生日都放在心上,我常年忙着工作,连自己都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实在太暖心了。”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庆邦由衷地感慨。

为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庐阳区出台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专家人才机制》,由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区委常委、区政府负责同志“点对点”联系科技、教育、医疗、商贸等领域44名优秀专家人才,做到重大时间节点主动联系,靠前服务。

每年春节前夕,区四大班子领导都集中走访慰问一批人才代表,此外,庐阳区还利用春节人才返乡“黄金期”,深入开展人才家乡行活动,着力推动更多人才回归创业就业。近年来,累计为各类人才办理安居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就业等诉求60余条,尊才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服务暖“心田”  办好关心关键“小事”

“针对企业和人才提出的需求,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要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努力为各类专家人才在庐工作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为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来庐创新创业后顾之忧,合肥庐阳区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出台“人才政策新10条”,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清单41项,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制度,一系列组合拳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精准化、便利化、优质化服务。

“很感谢区委区政府,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和我的家人,我本人是外地来的,工作在庐阳,希望孩子也能享受到庐阳优质的教育资源,没想到跟区里一对接,区委区政府马上就近就便统筹安排孩子到公办学校就读,现在我的孩子就在我身边,照顾起来很方便!”来自外省的B类高层次人才李娟目前就职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感受到庐阳区人才服务温度后连连点赞。

“引凤来栖”更要“引凤常栖”。只有做优人才服务,不断提升拴心留才“软实力”,才能让人才宾至如归,安心创业、顺心工作、舒心生活。在合肥庐阳区,除省、市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还能享受育才补贴、创业资助、安居医疗教育保障等“一揽子”礼遇政策,真正为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解决后顾之忧。

政府搭“平台” 点燃创新创造“火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间的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为人才扩大“朋友圈”,让人才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重要一环。

日前,由合肥市委人才工作局、庐阳区委组织部、合肥人才集团共同主办的高层次人才国学沙龙活动在庐阳区杨梅驿站顺利开展,来自全市各学科、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欢聚一堂,共享文化盛宴、畅谈学术与人生。活动不仅为庐阳的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荟萃智慧大平台,也给全市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一个了解庐阳的窗口。

“我从外地嫁到合肥,已经扎根合肥30年,今天的活动很温馨,很荣幸能认识来自各领域的人才朋友,感谢各级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的平台。”来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崖华青分享道。

在由合肥庐阳区联合安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团队开展的“百个专家团队下基层”活动中,专家们实地调研了解庐阳区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科学种养,为推动庐阳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座谈会上,庐阳区芸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勇说道:“专家们的指导对我们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智慧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将持续对接专家学者,诚挚邀请专家们来庐阳一起谋划布局智慧农业产业,抢占市场先机。”

“为高层次人才在庐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保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庐阳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说道。据悉,合肥庐阳区正依托合肥市“广玉兰”人才计划,全心全意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把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人才项目与产业项目、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统筹起来,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助力人才创新创业,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文:彭森磊   来源:庐阳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