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良好静态交通运营环境,高新区把破解城市停车难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事项,以“服务社会民生,赋能城市治理”为己任,结合实际情况,深度挖掘停车资源。
精准化治理 完善停车供给体系
彩虹路停车场
根据停车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停车区域,制定“一场一策”方案,完善停车供给体系。2024年新增路内临时泊位561个,完成彩虹路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增加泊位115个,极大缓解了大蜀山周边停车压力。
差异化收费 提升泊位周转率
天堂寨路路内停车泊位
探索分区、分类、分时的差异化收费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路内泊位分为A、B两类不同收费标准,所有路段免费时长达13.5小时,有效提升泊位周转率。同时,对小区业主、周边商户采用半价包月方式收费(A级路段200元/月、B级路段150元/月),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自实行差异化收费以来,高新区平均每个泊位周转率从不足1车次/天提升至为3车次/天左右,泊位利用率大大提升。
资源化共享 实现停车资源时空互补
市民文化中心共享停车场
全面梳理停车矛盾突出区域供需状况及时间规律,盘活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夜间、周末空置泊位资源,实现停车资源时空互补。目前高新区开放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11个、共享泊位2997个,推出共享停车场月卡,小区周边公共停车场车位面向业主包月,收费仅为80-210元,截至目前,办理共享停车场月租车主达800余位,有效盘活闲置车位。
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挖掘城市道路空间,通过产业园区停车改造、挖掘零星边角地块、强化路内临时泊位管理、推进停车资源错时共享等一系列措施,盘活现有资源与新增车位并举,严格规范停车管理,进一步缓解地区停车压力、交通压力,提升静态交通运行能力,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及出行环境。
文:屈凤玲、张亚芳、张羽含
来源:合肥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