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各类候鸟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栖息、觅食。郭如琦 摄
近日,合肥十八联圩湿地迎来了大批珍稀候鸟,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黑脸琵鹭。12月23日,记者在合肥十八联圩湿地采访时获悉,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候鸟,得益于湿地将水位降低,让水鸟获得了合适的生存环境。那么,水鸟对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硬需求”?
进入冬季,合肥的多个湿地热闹了起来。肥东县长临河十八联圩湿地、庐江黄陂湖湿地等都迎来了迁徙的候鸟。
“还记得去年冬天,在巢湖沿岸的肥西三河湿地附近的罗大郢湿地,160余只东方白鹳在那里越冬。”专家告诉记者,当时发现有那么多东方白鹳在这里过冬,着实让人兴奋,那也是巢湖有记录以来,发现“国宝”在此地越冬数量最多的一次。因为当时巢湖的水位较低,周围既有大量的鱼塘供它们觅食,又有罗大郢湿地为它们提供天然的保护所,鸟儿们能躲在里面安全过夜。
“据我们观察,如果巢湖水位过高,就会导致湿地的水位加高,候鸟很难在此长时间停留。”专家解释,水鸟分为涉禽和游禽两种,而它们的腿长一般都不会超过30厘米。以游禽为例,它们喜欢吃水底的沉水植物。“比如小天鹅,它吃水草的时候都是把脖子伸到水下,如果水位太深,就够不到那些水草和底栖生物了。”专家介绍,像卷羽鹈鹕这样的大型游禽,它们也只能在浅水区抓鱼,到了深水区鱼游得深游得飞快,它们很难捕捉到食物。再比如涉禽类,像东方白鹳、黑脸琵鹭这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虽然有一双大长腿,但水深也不能深过大腿,否则它们会觉得“水深危险”。
为了能“留足”更多珍稀候鸟,前不久十八联圩湿地主动降低水位,让冬日的巢湖再次迎来了大量的珍稀候鸟栖息。“我们将水位从8米多降到了6米多,效果比较明显,小天鹅、东方白鹳、白琵鹭都来湿地觅食了。”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介绍,希望为鸟儿营造一个宜居的环境,让更多珍稀候鸟在这里“安居”。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