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神经末梢”,贴近基层,融入一线,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人民法院甲寅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辖区地域特点,通过三举措将司法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不断激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新效能,努力绘就司法为民好“枫”景。
以典型案例为抓手 赋能基层治理
“我不要和她过了!你们法院也不要来我家,我们的事情自己处理,你们去其他人家里!”被告李某某情绪激动地用哈尼语说。
原来,被告李某某于2003年入赘原告郭某某家,双方于2014年1月补办结婚登记手续,育有三个孩子,郭某某以双方分居八年感情破裂为由诉至法院。考虑到被告对离婚纠纷抵触情绪较大,为更好地化解纠纷,法官决定把巡回法庭开到当事人的家中。
“我们分居有八年了,家里盖房子都是我出的钱……”在法官耐心引导下,李某某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庭审结束后,法庭邀请懂法律、懂政策、通晓哈尼语的“哈尼哈巴”调解员参与调解,用乡音土话与当事人深入交流沟通。经劝解,原、被告双方自愿结束婚姻关系。
一个鲜红耀眼的法徽、一张简易拼接的桌子、一台记录庭审过程的摄像机、几个木制小板凳,身披法袍的法官正襟危坐,原被告双方围坐在桌旁——一个巡回法庭便正式开庭了……甲寅法庭通过选取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让群众亲眼见、亲耳听、亲身感,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2024年以来,甲寅法庭共开展巡回审判143次,巡回率达85.62%。
以重要节日为契机 助力平安建设
“游客有哪些权利义务?”“旅游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有哪些?”“在景区发生纠纷时,游客该如何维权?”今年“五一”假期,法庭干警又一次将旅游巡回审判点设置在了红河县“开秧门”暨“仰阿娜”文化旅游节现场。
甲寅法庭下辖4个乡镇,这里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连片哈尼梯田撒玛坝梯田,聚居着哈尼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传统节日相互融合的旅游项目逐渐发展起来,甲寅法庭遂利用“开秧门”“仰阿娜”“火把节”等节假日开展旅游巡回审判工作,保障游客权益,助力打造好“云上梯田•梦想红河”这一亮丽的旅游名片。
重要节日里,甲寅法庭通过“假日法庭”“背包法庭”,提供“就地立案、调解优先、就地审理、速裁快审”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并设置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手册、提供法律咨询等,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以模拟法庭为载体 提升普法实效
“现在开庭!”扮演审判员的群众敲响了法槌,扮演原、被告的群众展开“诉讼”,其他人聚精会神地旁听着。“庭审”结束后,大家纷纷围绕离婚案件常见的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法官则结合实例进行释法析理。
“以前总是口头上说守法,但要怎么遵守自己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现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才知道原来庭审是这样的,公平正义要讲事实讲证据。”“审判员”感慨地说。
模拟法庭选取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作为“活教材”,由当地群众扮演审判员、书记员、原被告等角色,还原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完整演绎案件庭审的全过程。通过让群众身临其境感受法院庭审,引导群众知行合一用好、用活法律,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2023年以来,甲寅法庭积极与县级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和学校联动,开展模拟法庭进乡镇、进校园等活动累计6次,受众2000余人,取得显著实效。
“小法庭”舞出“真功夫”。甲寅法庭以蓬勃的朝气、创新的锐气,立足边疆基层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全力夯实司法治理“桥头堡”,用暖心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开创公正司法新局面、争创为民司法新佳绩。(张林峰、红河县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