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以来,云南省委政法委驻丽江市宁蒗县西川乡大柏地村工作队以“党建引领、法治创新”为抓手,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子,推行“包组联户”制度,借助“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物品激励引领村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营造和谐,让“三治之花”盛开在风景秀丽的大柏地村。
推行“包组联户”,“三治融合”促进乡村治理
“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为形成一套完善的党员、干部、村民全员参与乡村建设的治理体系,工作队员与村委会成员展开了多轮大讨论,决定在已经形成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包组联户”制度,由包村副乡长任总指挥,驻村队员和村委会成员分别包组,各组党员、网格员和小组长分别联户,以“火塘会”“院坝会”“校园宣讲会”“大喇叭”等形式凝聚全体村民,合力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义务维护公路保畅通)
2024年9月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通往新村二组、硝水坪小组的进村公路被洪水冲断。面对群众“出行难”,包组负责人杨补祖在网格员工作群里号召两个小组村民自愿出义务工抢修公路,硝水坪12位村民、新村二组16位村民立即响应,前来抢修公路。施工现场,有的支砌堡坎、有的运输石沙、有的搅拌水泥浆,有的开挖泥土,夜幕降临之际,道路被抢通了。这只是大柏地村推行“包组联户”制度、走“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路子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大柏地村推行自治、法治、德治,村庄环境卫生变好了,邻里关系和睦了,村民的小日子一天天红红火火起来。
(组织村民整治环境卫生)
运转“爱心超市”,“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工作队携手大柏地村委会实施了“爱心超市”公益项目,其运转方式有三个环节:首先,拓宽超市资金来源渠道,向挂联单位、爱心企业、慈善组织争取支持,源源不断地为“爱心超市”输送物资、做好库存;其次,出台积分管理办法,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获取积分;最后,依据村民积分数量兑现村民需要的物资。在各环节工作中,大柏地村监督委员会加强监管,杜绝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不公正行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2024年10月,大柏地村“爱心超市”兑现物资价值达1.6万元,向18户低收入农户发放鸡苗20至40羽发展养殖业,帮扶村民杨某某改造大门、整治环境卫生,购置1吨水泥帮扶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硝水坪小组、新村二组维护公路保持畅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和美乡村”,“多元调解”催生乡村平安
23年前,大柏地村民李某某向毗邻的沙力河村民杨某某买了一头耕牛,价格900元,但一直未支付价款,双方引发纠纷。不久前,双方矛盾升级,大柏地村民调解委员会知悉后立即组织双方调解。“900块钱存入银行23年,利息也不少两万元!”杨某某一脸怒气,要求李某某“连本带利”偿还2万元。李某某经济状况不景气,无力支付,拒不支付,调解一度陷入僵局。这时,村里“法律明白人”结伙三斤从法律角度告知李某某应诚实守信支付牛款,同时告知杨某某900元存银行20年的利息不到1000元,随后又单独劝说双方作出让步,最终李某某支付3800元解决了此纠纷。
(调解村民纠纷现场)
“大柏地村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的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村组干部、驻村队员、党员代表和致富带头人,还有彝族毕摩!”村干部杨阿金介绍说,村里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就会请毕摩出面调解,毕摩为彝族聚居地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统计,2023年6月以来,全村调解交通事故纠纷1起、林地产权纠纷2起、耕牛买卖纠纷1起、婚恋纠纷2起,没有一起矛盾纠纷升级为刑事案件,有力地促进了大柏地“和美乡村”建设。(周自云、朱恩德、王尧)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