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哀牢山”,一位博主发布的探险视频持续引发全网关注,也让不少“好奇心满满”的游客来到这神秘的“小众”地区一探究竟。
面对泼天流量,当地保持“谨慎”欢迎,因为,除了已经开发开放的旅游区域,哀牢山更大范围的是禁止擅自进入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地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市、南华县和双柏县,玉溪市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以及普洱市的镇沅县和景东县3个州(市)6个县(市),在普洱市景东县境内的有17.5万亩,在普洱市镇沅县境内的有13.5万亩,这里有许多珍禽异兽和珍稀植物,被称为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为维护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普洱法院能动履职,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生动实践,因地制宜,赋能“茶法绿网”生态司法品牌建设。先后在景东县挂牌成立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诉讼服务中心、无量山哀牢山生态环境与司法协同保护中心;在镇沅县挂牌成立野生古茶树群落保护法律服务点、哀牢山生态环境与司法协同保护中心。通过设立环资审判多元共治工作站,与多部门签署哀牢山生态屏障保护合作协议,推动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和充分修复的现代环境治理司法保障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以司法之力守护哀牢秘境。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片区内分布着2.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共有47万余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茶树。其中一株野生茶树高25.6m,树干胸围达2.82m,树龄为2700余年,被认证为“最大的古茶树”。为守护好这片茶文化的“活标本”、哀牢山上的“活化石”,镇沅县人民法院依托野生古茶树群落保护法律服务点,构建起诉源治理、巡回审判、联合执法、法治宣传、替代修复“五位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通过‘零距离’旁听庭审,‘沉浸式’学法用法,我们明白了保护野生古茶树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2021年7月,镇沅县人民法院以巡回法庭的方式,到九甲镇和平村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盗窃野生古茶树鲜叶案。承办法官表示,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打击非法盗采行为,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不受破坏。而将庭审这一“最生动的法治课堂”搬到人民群众身边,结合案件类型开展法治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可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效果。
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同时,普洱法院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于环境资源审判全过程,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
2021年年底至2022年1月初,景东县某村村民罗某发多次在山林内狩猎,该犯罪行为发生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猎期内。景东县人民法院在确定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判处其对受损的生态环境承担修复或赔偿的责任。
该案的办理既有力震慑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又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爱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结合案情对该案进行了释法析理,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认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共同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
法治的根基在于深入人心,而哀牢山的生态保护之道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普洱法院以司法呵护灵动生命,用规则守护优美环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筑牢生态保护的司法屏障。
2024年8月15日,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普洱法院创建“茶法绿网”生态司法保护品牌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自2022年以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审结环境资源诉讼案件410件,其中,刑事案件354件,行政案件27件,民事案件29件。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总体呈递减趋势。
白皮书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普洱法院将继续坚持能动履职,着力提质增效,强化协同治理,持续深化拓展“茶法绿网”生态司法保护品牌创建和提升工作,生动讲好普洱法院生态司法故事,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马丽莉、白忠燕、陈艳 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