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阳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人才、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精“心”做好人才文章,实现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驱动。
构建人才集聚机制,倾“心”引才。健全人才政策。坚持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资源”,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把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人才项目与产业项目、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统筹起来,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先后制定《创业庐阳行动方案》《庐阳区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形成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一揽子政策。促进多链合一。围绕庐阳“2+3+X”产业体系,统筹“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以未来大科学城建设为牵引,发挥中科大校友创新园、欧美同学会作用,对接头部企业、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目前已聚集中科太赫兹、字节跳动、智慧星光等知名企业200余家,入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13人、省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个、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2个。广纳青年人才。完善青年人才发现、选拔机制,2023年11月以来,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招聘会20场,吸引企业1800余家,提供岗位6.7万个,精准招引行业紧缺人才,达成就业意向6000余人;开展“千企万岗请您来”“教育引才高校行”等活动,通过实地到高校宣讲等方式新招引大学生来庐就业1.18万余人。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悉“心”育才。大力培育。开展“创业庐阳”行动,举办安徽省“周六创业课”,优选知名教授学者、企业高管、创业导师等师资力量,开展各类人才培训、讲座76期,惠及2400余人次。加大人才认定和重点人才项目申报力度,2023年11月以来,新认定高层次人才271人,16人申报市重点人才计划,6人获评市领军人才称号。建强载体。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新签约中科院先进科学计算与工业软件研究院等2个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双向交流,与高校院所企业达成引智合作协议5个,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2个。启用“红专1号”科创驿站,成功认定“红专1号”和庐阳星巢科技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德必庐州WE702市级众创空间。今年以来,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用武之地”。丰富形式。积极落实“人才安徽行”,开展“科技人才服务直通车”“双创英雄汇”“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征集大赛等活动,先后组织50余名科技人才,深入企业了解研发进展,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将科技服务送到创新一线;采取“高校引领+异地交流+自主培养”模式,与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多地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20余名人才参加异地交流。
强化人才保障机制,真“心”爱才。筑巢引凤助才安身。构建区委人才工作局、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区人才发展公司“三位一体”组织架构,依托潇然居、人才公寓等安居保障体系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庐阳创新创业,实现人才安居政策申报“一网通办”,在全市率先发放人才安居补贴,今年以来兑现发放资金1096万余元。精细服务助才安心。以政务服务窗口为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线下服务,衔接“合肥人才码”,实现景区绿色通道应用服务场景,构建“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体系。建立“局长服务员”“区长店小二”机制,设立庐阳经开区“人才驿站”,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为人才提供更加精准化、便利化、优质化服务。排忧解难助才安业。健全区领导服务联系高层次人才机制,与专家人才“结对子”“交朋友”,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通过“点对点”上门指导,开展“一对一”重点服务,累计收集、办理各类人才安居落户、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诉求60余条。2023年以来,先后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等问题6人次,为20余名高层次人才定制体检方案、开辟绿色就诊通道等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就业后顾之忧,保障“第一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文:彭森磊 来源:庐阳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