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光储产业正经历着行业规模扩大、产品价格下跌的较大周期性调整。作为全国光伏产业“第三省”的安徽,该如何助推产业穿越周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期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千百亿”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及《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的若干措施》等。
8月22日,安徽省工信厅等相关单位部门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了解读。合肥、滁州等光储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市也介绍相关情况。
从政策解读和相关介绍中,可以看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拓展产品应用等方面政策的实施,将为安徽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强创新
穿越光储产业周期,安徽无论打什么牌,创新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张牌。
过去20年,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四起三落”三轮周期,正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才成长为产业总值超1.75万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安徽是全国光储产业发展版图中的重要一极,一直在多个环节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就在前不久,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研究的钙钛矿电池稳态效率达到26.7%,刷新了该领域的最新世界纪录。这已是该团队继2022年、2023年之后第三次刷新世界纪录。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光储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更是当下穿越周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安徽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处长、省光储办综合协调组组长蒋晨捷说。
此次出台的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两大领域进行发力。方案中提出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异质结(HJT)、背接触(XBC)等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技术、钙钛矿电池技术、晶硅薄膜叠层电池技术,以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既是科研领域的热点,更是产业发展的焦点。
创新体系建设,是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方案提出,通过健全技术创新平台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高效畅通的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体系、持续优化光储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等,提升安徽省内光储企业的创新能力,保持安徽在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
预计到2027年,安徽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2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家,实现规上制造企业创新平台(研发中心)全覆盖,全行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到2.5%以上等。
育龙头
光储产业属于典型龙头牵引行业,市场竞争机制相对成熟,产业发展越来越呈现“强者更强”、市场集中度更高的发展趋势。
在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共有52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30家,百亿元企业12家,百亿元企业占全省光储产业规模总量的比重超75%。产业链关键环节全球出货量前10企业中,已有7家光伏玻璃、6家光伏组件、5家光伏电池片、2家光伏逆变器在安徽布局。
“龙头企业营收占比高,影响力大,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强,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安徽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副处长、省光储办产业推进组组长吕秀峰认为。
围绕光储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实施“千百亿企业”培育行动,成为安徽的重点任务之一。培育行动方案提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龙头企业提质工程、企业规模壮大工程、协作配套强链工程和要素资源赋能工程。
在此培育行动推动下,到2027年,安徽将力争在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培育2家千亿级领军企业、20家以上百亿级重点企业、4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兵团式作战、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龙头企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这将有利于夯实全省光储产业发展底座,构建协同高效光储产业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和竞争力,对加快促进我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吕秀峰表示。
推应用
产品的推广应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据合肥市工信局副局长曾艳介绍,今年1月至6月,该市新能源装机55.48万kW、同比增长36.7%,累计装机容量达4.77GW,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加强示范应用推广,是合肥市持续优化光储产业的重要举措。
滁州市也在积极下好“保障棋”,助企抢占市场。“组织参加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慕尼黑光伏太阳能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坚定企业‘走出去’信心,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扩大盈利空间。”滁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昌龙表示。
光伏发电产业离不开用地保障。
今年7月,安徽出台《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的若干措施》,为光伏发电产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采煤沉陷区复合利用、拓宽设施农用地使用范围、明确备案具体材料成为政策的主要创新点。
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经多年开采,两淮矿区已形成采煤沉陷区98个,沉陷总面积113.96万亩,其中沉陷区范围内耕地面积46.68万亩,预计未来10年将新增沉陷面积26.07万亩,涉及耕地10万亩,治理任务仍较艰巨。
“支持采煤沉陷区非耕地区域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拓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的路径,又能有效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实现双赢。”省自然资源厅开发利用处副处长孙莉莉认为。
同时,设施农用地管理在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安徽全省共备案设施农用地项目34994个,总面积38.86万亩(耕地20.44万亩)。“探索发挥设施农用地复合使用功能,不仅能够提高设施农用地使用效率,而且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助推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孙莉莉表示。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