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时尚 直播 热图 科技 快消 小镇 专题 联盟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全市首批“无废小区”的绿色密码

时间:2024-08-16来源 : 中国网美丽合肥作者 : 王跃荣、盛小兰、陈莹莹

“阿姨,剩饭剩菜请放进厨余垃圾桶。”近日,位于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的发能太阳海岸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站前,垃圾分类督导员周遵跃正耐心引导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居民们积极配合,大多数都做到了生活垃圾分类,并按规定正确投放。

发能太阳海岸小区是全市首批命名的“无废细胞”名单中13个无废小区之一。

image.png

小区获得的相关荣誉

什么是无废小区?

它是一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也是建设“无废城市”的细胞单位。

垃圾分类成为日常好习惯

从发能太阳海岸小区西门进入,开阔的广场、整洁的路面映入眼帘。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不同种类的垃圾投放口按标准设置,整洁靓丽。

image.png

小区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和智能有偿回收机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在家就把垃圾分好类,出门路过站点顺便就可以扔了。”小区住户刘阿姨说,“早晚还有督导员在这帮助大家做好分类。”

刘阿姨口中的“垃圾分类督导员”由学林轩社区红色小管家、党员志愿者、小区物业等组成,在每天早晨6:00-8:30和晚上18:00-21:00,分两个时间段在垃圾分类投放站集中开展督导宣传。

周遵跃就是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之一,日常对小区垃圾桶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将分类有误的部分进行重新分类,同时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大家正确投放。

学林轩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程莺莺介绍,“小区常住居民5300余人,建有4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站,配套电子屏、垃圾分类指南、洗手池等功能,居民可按照相关提示正确投放生活垃圾。”

“通过督导员宣传引导、以身示范,居民们垃圾分类知晓率与参与率逐步提升,特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分类有了很大的改善。”程莺莺说。

持续宣传、人人参与,正在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垃圾分类,开始大伙觉得是新鲜事,经过不懈宣传引导,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谈及变化,小区业委会主任叶云说。

智能回收点“废”成金

在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站旁,一台外形新颖的智能有偿回收机引人注目。

image.png

小区内的智能有偿回收机

居民将回收物品分类打包投入箱子,系统称重后获取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还可兑换现金。小区内,这样的智能回收机有2台,回收种类可涵盖衣物、床品、纸箱等可循环利用物品。

成为无废小区、做到没有废弃物,光靠生活垃圾分类还不够,还需要通过资源利用“变废为宝”,让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据了解,自2023年底开始,小区物业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引进智能回收机,发动业委会、楼栋长、志愿者的力量,对住户线上线下开展宣传,鼓励大家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家里旧物扔了感觉可惜,投入这台机器,既能变废为宝帮助他人,也能兑换现金,群众参与热情挺高!”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

“以前三四天来取一次废旧物,现在箱子常常一天就满了,每天都要来取。”智能有偿回收机公司业务人员尹珂说。

共建共管实现常态长效

小区内,绿植茂盛,环境优美。“物业每年都会征求我们的意见,进行绿化补植,有了专人养护,环境越来越好了。”正在散步的住户余阿姨说。

image.png

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环保知识宣传册

从垃圾分类到回收利用,在社区倡导下,大家共同践行环保理念。该小区成立了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组成的7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使用手提袋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等,“无废”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无废细胞”是组成“无废城市”的重要要素。目前,蜀山区已建成无废学校2所,无废小区、无废景区、无废医院各1个。

从家门口垃圾分类投放站到智能回收机,演绎着从丢弃到重生的资源循环,也生动诠释着蜀山区人与城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

文:王跃荣、盛小兰、陈莹莹

图: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